人工智能行業迎來利好政策。人口與經濟大省河南,要在人工智能領域“闖出一片天”。
8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關于印發《河南省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的通知。《措施》從加強模型研發應用、強化算力供給服務、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強優質企業引育等十大方面都給予了真金白銀的補貼或支持,為河南人工智能生態的建設“添了一把火”。
為何河南要大力推動AI產業發展?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的發展可以為傳統產業提供新的升級路徑和轉型方向,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真金白銀培育“AI生態森林”
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不是單個企業單打獨斗實現的,需要算法、算力、數據全方位突破,需要全產業鏈齊頭并進、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而河南作為人口大省,在數據和AI應用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本次發布的《措施》側重于揚長避短,用真金白銀培育“AI生態森林”。
在數據的開發利用層面,《措施》提出,圍繞工業、農業、文化和旅游、交通運輸、醫療等重點行業,支持人工智能語料庫建設,加快匯聚行業通用知識語料和特定語料資源,推動形成開放式語料合作生態,每年對用于大模型開發、訓練和微調的高質量語料庫每個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
在優勢的AI應用層面,《措施》提出,支持行業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采用經測試評估合格的大模型產品和服務。支持謀劃建設重大應用場景,每年對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標桿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投資額30%的標準,省級每個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支持。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對省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根據建設任務、賦能效果、推廣應用等情況,一次性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支持。
不僅數據高質量開發利用給予補貼,河南還對AI應用場景標桿項目有真金白銀的支持,重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鼓勵其建設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千行百業的實際落地。通過這些措施,足以看出河南在積極發揮自身長處,“以點帶面”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而在AI模型的研發應用方面,《措施》提出,支持企事業單位開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備案和落地應用。對新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備案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0萬元資金支持。對自主研發、公開發布具有較好市場應用效果的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資金支持。
在算力層面,《措施》提出,建立以算力券為核心的算力平臺運營結算分擔機制,每年發放總規模不超過5000萬元的算力券。對使用超算中心、算力規模100P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以上人工智能計算中心、1000個標準機架以上數據中心算力資源的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按照算力資源使用費的20%予以獎勵,每個使用單位每年可享受不超過100萬元算力券獎勵,所需資金由省、市級財政按照1∶1比例共同分擔。
除了算法、算力和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人才,人才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措施》提出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支持各類用人主體引進培育人工智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按照有關政策給予相應資金獎勵和服務保障。加大對企業人工智能核心骨干人才的支持力度:對年薪100萬元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研發經驗的,可認定為省級領軍人才;對40歲以下年薪50萬以上且具有3年以上研發經驗的,可認定為省級青年人才。
而人才匯聚于企業,《措施》提出加強優質企業引育,大力引進培育人工智能領域專精特新企業。對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有效期內,以支持項目建設方式,按照不超過設備、軟件實際投資額的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支持研發推廣具身智能機器人、AI手機、AI電腦、視聽終端、車載終端、工業終端、大模型一體機等人工智能終端產品。鼓勵各地政府和園區搭建產品試產、新品導入等服務平臺,促進人工智能終端產品小批量、敏捷化驗證和試產。
為了給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活水”,《措施》提出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壯大耐心資本,探索投補聯動、投貸聯動等支持機制,滿足人工智能企業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融資需求。
河南進行“AI產業長跑”
實際上,對河南來說,發力AI產業不是一場“沖刺”,而是一場“長跑”。2025年3月,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就印發了《河南省2025年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在算法、算力、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層面都提出了發展目標。
比如在算力層面,《要點》提出,建成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推進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中原算谷等智算中心建設。強化“嵩山”“中原”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功能,提升一站式人工智能算力服務能力。到2025年底,全省算力規模突破94EFlops,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在數據層面,《要點》提出,促進數據要素高效配置,做強鄭州數據交易中心,爭創國家級行業數據交易場所,2025年備案數據交易規模達到50億元。推動數據標注基地建設,支持7個省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城市在數據標注產業生態構建、能力提升和場景應用方面先行先試。促進數據智能標注技術應用,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數據企業。
在應用層面,《要點》提出,推動人工智能+工業應用。聚焦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醫藥、現代食品、現代輕紡、煤炭等8個重點行業,以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產品服務、倉儲物流、節能減排、安全生產7個關鍵環節,分批次推動大模型應用場景建設,構建“8×7”工業大模型矩陣,賦能制造業智改數轉。
此外,《要點》還提及推動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農業、文旅等多領域應用。王鵬認為,AI不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更是區域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途徑。通過引入AI帶來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傳統產業可以實現轉型升級,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
2025年4月,河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印發《關于實施“人工智能+”高質量就業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到大力開展人工智能就業技能培訓,加快人工智能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文化傳媒、文創文旅等行業推廣應用,助力河南省“四高四爭先”。
具體來看,從2025年到2027年,河南將年均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培訓5萬人以上,開發人工智能應用就業崗位6萬個以上,促進不少于4萬人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實現就業創業。
“AI不僅能夠推動地區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還能夠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為區域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這對區域未來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王鵬表示。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