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市場的震蕩攀升,可轉債市場也接連刷新十年新高。受益于此,可轉債基金表現亮眼,十多只主題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超15%,業績最高近25%。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可轉債的逆襲,本質上是資產荒邏輯下的必然選擇。在可轉債供需矛盾一直未解決,同時權益市場持續保持強勢震蕩的情況下,兼具債底保護和股性彈性的可轉債有望持續受資金關注。
創十年新高,可轉債基金表現亮眼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中證轉債指數盤中一度漲至469.56點,創十年以來新高,年內累計漲幅達12.74%。
轉債市場上漲帶動可轉債基金表現亮眼,十多只可轉債主題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超15%。其中,南方昌元可轉債A今年以來業績達24.78%,暫列第一;博時轉債增強A、東方可轉債A、中歐可轉債A、華寶可轉債A等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均在20%左右。
可轉債相關ETF收益也較好。截至8月7日,博時可轉債ETF年內業績為12.29%,在債券型ETF中暫列第一。海富通上證可轉債ETF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為9.23%。
對于年內轉債市場整體不錯的賺錢效應,中歐可轉債基金經理李波表示,一方面,當前利率環境的影響,轉債需求端始終比較強;另一方面,市場向下的托底力量較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而對于轉債這類正常環境下容錯率較高,但害怕尾部風險的資產來說,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去年和今年轉債表現截然相反的原因。因此從中期來看,轉債向下的底可能會比較堅實,高容錯率的環境或會提升轉債的持有體驗。
轉債彈性表現值得期待
對于后市,南方昌元可轉債基金經理劉文良認為,可轉債估值不容易再次跌入2024年三季度的谷底,更有可能在近3~4年的估值區間內運行,當前估值處于區間中偏高水平,如果后續轉債估值跟隨權益市場波動回落到區間下沿,則是年內較好的加倉窗口。當前時點主要關注科技自主可控的布局機會,耐心等待新消費、創新藥情緒降溫后的配置機會。
廣發基金基金經理吳敵認為,可轉債蘊含三個階段的機會。剛開始是低價轉債的折價修復,緊接著將進入平衡型轉債估值擴張的階段,最后隨著轉債估值過度擴張,轉債市場進入高波動、高收益階段。在可轉債牛市的初期階段,首先利好的是低價轉債,低價轉債會折價修復,回到債底以上,跌破債底的轉債比例從50%降至10%以內,一般會持續一個季度到半年。基于這一判斷,轉債配置以中低價品種為主,包括純債溢價率低、有概率下修的債性轉債和低價、低估值的雙低轉債,倉位上保持適度靈活和逆向操作,并在反彈過程中適度止盈。
滬上一位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監表示,轉債市場估值在歷史中位數附近,性價比尚可。同時,市場供給收縮,特別是銀行轉債加速轉股/到期,對轉債市場形成支撐。轉債市場向下空間有限,若權益市場向上突破,轉債彈性表現亦值得期待。
“短期市場仍以震蕩為主,在銀行轉債供給減少的情況下可重點關注風險可控的光伏、生豬養殖等板塊大盤標的,擇優分散配置中小盤高YTM(到期收益率)轉債。此外,可通過雙低擇券策略,逢跌逐步加倉低估值平衡、偏股轉債。”上述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