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給具身智能設了一系列目標。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8月6日發布《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重點支持感知決策、運動控制、具身語料、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攻關,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30%且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探索算力和語料作價入股等模式,支持發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
具身智能是指,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其像人一樣感知、學習及與環境動態交互能力的技術范式。其核心特征在于智能與物理實體的結合,通過物理身體與環境的交互,使人工智能獲得理解因果、發展常識的能力。
7月16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與物理世界交互融合的前沿領域,被視為突破AI發展瓶頸的關鍵路徑。上海要發揮大模型、機器人、算力基礎設施等領域先發優勢,促進具身智能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包括具身智能在內的人工智能產業在上海得到了快速發展。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規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180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增長65%,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給予最高30%且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
圍繞實現具身智能“模力聚申”的目標,《實施方案》明確,力爭到2027年,實現具身模型、具身語料等方面核心算法與技術突破不少于20項;建設不少于4個具身智能高質量孵化器,實現百家行業骨干企業集聚、百大創新應用場景落地與百件國際領先產品推廣,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在模型創新驅動上,《實施方案》重點支持感知決策、運動控制、具身語料、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攻關,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30%且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
其中提到,支持具身語料技術攻關。依托上海市級語料平臺,聯合多方開展語料共性技術攻關與大規模語料庫建設,開發語料工具鏈,構建高質量具身數據集與完整技術體系。對購買語料服務產品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年的語料券支持。
支持發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
對于打造公共平臺,《實施方案》明確,面向具身智能發展共性需求,整合全市資源,建設算力、實訓場、中試、投資、租賃五大平臺,夯實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基礎底座。對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50%且不超過2000萬元支持。
其中提到,強化上海市級人工智能先導產業母基金戰略牽引作用,推動優質企業設立企業風險投資基金(CVC)、產業生態基金,健全“早期培育+早期投資”機制,精準支持具身智能領域相關企業。探索算力和語料作價入股等模式,支持發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提升中小企業融資可及性。
此外,《實施方案》要求發揮上海金融資源和應用場景集聚優勢,支持探索建設“金融工具鏈+產業服務鏈”雙輪驅動的市級租賃平臺。鼓勵金融機構與具身智能終端及核心部件企業開展合作,推動技術成果快速進入應用市場。
開展場景征集與任務揭榜
為打造應用示范標桿,《實施方案》明確,立足我上海市行業優勢,以物流裝配、工業制造、商業零售、醫療康養、家政服務等領域為牽引,開展場景征集與任務揭榜,探索具身智能應用新業態,對產業創新融合示范應用項目,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20%且不超過1000萬元支持。
例如,在具身智能+醫療康養上,《實施方案》明確支持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探索具身智能在醫療康養服務中的示范應用,研發具備多模態感知、柔順運動和場景自適應決策能力的醫療、護理機器人。構建仿真訓練平臺,突破復雜場景下的多任務適應性瓶頸,形成安全適宜的輔助醫療與康復解決方案,推動產業從單機智能向群體服務業態升級。
7月16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強化應用引領,突破場景示范瓶頸,聚焦工業制造、物流制造、養老陪護、家庭服務等高頻需求打造示范場景,推動從單點試用向規模化推廣升級,從單一功能向體系化服務轉型,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機器人應用“上海方案”。
針對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實施方案》提到,發揮上海自主智算芯片、本體機器人與大模型企業集聚優勢,加快具身智能專用芯片、核心主板等核心零部件研制,增強軟硬協同適配能力,開發匹配具身機器人本體需求的關鍵配套產品。推動關節模組、智能傳感器、視覺相機等高價值零部件企業研發生產基地在滬落地。
《實施方案》還提到,招引和培育一批優質企業、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對銷售或租賃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企業,根據合同額按規定給予最高5%且不超過500萬元的獎勵。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