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協作平臺Figma(FIG.US)于7月31日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便飆升250%,引爆市場。截至收盤,Figma估值高達563億美元(約合4069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為自2021年美股IPO熱潮退潮以來估值最高的軟件上市公司。此外,歷經多年等待,該公司早期投資機構借此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豐厚回報。
Figma做什么?
Figma成立于2012年,主打在線UI設計工具,因支持多人實時協作、基于云的無縫版本控制、插件生態完善,成為業內創新代表。
公司創始人為迪倫·菲爾德(Dylan Field)和伊萬·華萊士(Evan Wallace)。兩人在大學讀書時相識。當時,華萊士正在學習圖形并且是計算機科學系的助教,而菲爾德則是一名計算機科學系的本科生。2012年5月,菲爾德拿到來自Thiel Fellowship的一筆創業獎金后,從大學輟學,后與華萊士一同開始創業。
2020年,因新冠疫情暴發,居家在線辦公成為主流,Figma的在線設計平臺用戶數開始迅速增長。2021—2025年近四年復合年收入增長率為53%。
今年5月,Figma推出了四款新工具,包括Figma Sites、Figma Make、Figma Buzz和Figma Draw,將其核心產品線從四個增加到八個,更加專注于無代碼網站建設等領域。
2022年,軟件設計巨頭Adobe曾開出高達200億美元的收購報價試圖拿下Figma,然而這一并購案最終在2023年因監管阻力宣告失敗。盡管交易未果,Figma卻從中獲益頗豐——Adobe支付了10億美元的“分手費”,為其后續的產品打磨、AI能力拓展與盈利提速提供了充足彈藥。
此外,公司開始將人工智能深度嵌入產品流程,平臺支持通過自然語言提示生成可編輯界面,擁有更開放的設計流程優勢——無縫版本控制、文件中的實時協作等。菲爾德表示,公司已經在AI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并計劃在這一領域加倍投入,AI支出可能會在幾年內拖累公司的毛利率,但AI也是未來設計工作流程發展的核心。
招股書中,Figma詳細闡釋了設計行業近年融入AI功能的各種方式,如通過指令生成界面或重命名圖層等功能。“AI 有能力通過幫助所有技能水平的用戶更快地探索和迭代想法,同時自動化機械、重復的任務,進一步加速‘從創意到產品’的轉化過程。”此外,該公司的研究顯示,AI還可能吸引更多非設計師職業的人員使用Figma。
招股書顯示,2024年公司營收為7.49億美元,同比增長48%。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為2.28億美元,同比增長46%,凈利潤為4490萬美元。照此速度發展,Figma今年營收有望突破10億美元里程碑。截至2025年3月,Figma擁有1031家年付費超10萬美元的大客戶,同比增長47%,客戶名單里包括Netflix、Duolingo、Stripe等一線科技公司。
機構投資者盛宴
Figma上市大漲后,其早期風投投資者借此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豐厚回報。
Figma歷年融資情況 公開資料整理
Figma最大的風投支持者為Index Ventures。該機構在公司早期融資中多次參與,累計投入約1億美元。以Figma的IPO發行價計算,Index持有的股份價值21.7億美元。而到周四首個交易日收盤時,剔除在IPO中出售的少量股份后,Index所持Figma股份的價值已攀升至72.3億美元(約合522億元人民幣)。
Index Ventures合伙人丹尼·里默(Danny Rimer)在2013年主導了Figma的種子輪投資,當時該公司股價估值僅為每股9美分。他表示,自己長期以來一直被迪倫·菲爾德的產品愿景所打動,并認同菲爾德的觀點——設計是許多面向消費者科技企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Figma的第二大投資方Greylock Partners在2015年領投了該公司的A輪融資,當時股價估值為每股20美分。知情人士稱,Greylock Partners對Figma的總投資約為5000萬美元,IPO時其持股價值達20.3億美元——投資回報率超過40倍。同樣剔除已售股份后,Greylock Partners的持股價值在周四升至約67.5億美元(約合487億元人民幣)。
除這兩家斬獲數十億美元回報的機構外,Kleiner Perkins和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等知名投資方也早早押注了這家當時尚處起步階段的公司。對于此前長期遭遇IPO市場寒冬的風投行業而言,這些巨額收益意義非凡。
菲爾德本人持有Figma 11%的股份,此次上市也為他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財富。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