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頂壓前行,規模穩中有增、質量優中有升,成績實屬不易。”7月14日,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最新進出口數據時表示。根據海關統計,以人民幣計價,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7.2%;進口8.79萬億元,下降2.7%。
僅從6月份來看,當月進出口規模同比增長5.2%至3.85萬億元,規模為歷史上月度進出口第二高位。其中,出口增速回升至7.2%。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認為,上半年我國出口平穩增長,底氣是完備的產業體系,動力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本質上就是以不斷的高質量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9.2%,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其中,高端機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增速均超20%,儀器儀表出口增長14.7%。在這些高技術產品中,自主品牌比重達32.4%,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2個百分點。
“越來越多企業緊跟國際市場需求變化,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產品。”呂大良舉例指出,對供電緊張地區,外貿企業針對性研發太陽能充電手機;對沙漠地貌較多地區,推出防沙塵、耐高溫的發動機,得到了海外客戶的點贊和好評。
硬科技走出國門的同時,“軟實力”也讓中國產品在更廣范圍內贏得贊譽。近期,“Labubu”全球火爆,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潮玩在全球市場上的受歡迎度。今年前4個月,我國出口的玩偶、動物玩具已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33.1億元,增幅達9.6%。
“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王令浚稱,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中國還不斷擴大“朋友圈”,拉緊經貿合作紐帶,大力提振企業信心,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
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伙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增量——上半年我國對非洲進出口1.18萬億元,增長14.4%;對中亞進出口3572億元,增長13.8%。
當前,中美經貿關系仍備受關注。從數據上來看,上半年我國對美國進出口總值為2.08萬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1.55萬億元,下降9.9%,進口5303.5億元,下降7.7%。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影響,中美貿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長轉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達到20.8%。
“日內瓦、倫敦經貿會談取得積極進展,中美貿易有所回升。6月份進出口值從5月份不到3000億元回升到超過3500億元,同比降幅也明顯收窄。”王令浚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目前中美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中方愿再次強調,日內瓦共識和倫敦框架來之不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對話合作才是正道。希望美方繼續同中方相向而行,讓合作成為中美經貿的主旋律,推動全球貿易體系重回公平與開放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