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證券、國泰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11家券商首期科創債發行落定,實際發行規模已超130億元。首批券商科創債的發行票面利率區間位于1.67%至2.1%;獲投資者熱情參與,多家科創債認購倍數達6倍以上。
分析人士認為,券商積極搶灘科創債領域,這一趨勢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推動,包括監管政策紅利釋放、科創企業融資需求快速增長等。未來,科創融資領域的競爭將愈發激烈。券商若想在這一領域脫穎而出,需從多維度構建核心競爭力,包括深耕專業化能力、推動生態化協同發展、強化金融科技賦能以及優化風險管理等方面。
券商積極搶灘科創債
記者根據滬深交易所官網統計得知,目前,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平安證券、華泰證券、國泰海通證券、華福證券、長城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11家券商首期科創債發行落定。
從發行規模看,首批券商科創債發行集中在5億至30億元。其中,招商證券債券發行30億元科創債,居于首位;國泰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分別發行20億元科創債;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東方證券、平安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分別發行10億元科創債。
本期券商科創債的發行票面利率區間覆蓋在1.67%至2.1%。其中,國泰海通本期發行債券品種二的票面利率最高,達到2.1%;中信證券科創債品種一的票面利率最低,為1.67%。其余9家券商的發行票面利率區間集中在1.69%至1.83%。
從全場認購倍數來看,首批券商科創債獲得投資者熱情參與。其中,東方證券發行的本期科創債認購倍數達到8.17倍,國泰海通本期發行債券品種一的認購倍數達7.55倍,中國銀河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多家券商的認購倍數也超過6倍。
截至目前,包括國聯民生證券、東吳證券在內,共有13家券商披露公開發行科創債的公告,實際發行規模已超130億元。
作為中介機構,券商亦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企業融資搭建橋梁,賦能科技創新領域高質量發展。
近日,河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河鋼集團”)在上交所成功發行河鋼集團2025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科技創新可續期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15億元,發行期限3+N年,票面利率2.55%。此次發行由國泰海通擔任牽頭主承銷商和簿記管理人,是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成果。
科創融資需求快速增長
當前,券商密集布局科創債市場,主要受多重核心因素驅動。政策層面,監管部門通過政策傾斜釋放紅利,證監會明確鼓勵券商通過債券融資加大對科創領域的支持力度,與國家推進產業升級、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
科創領域融資需求持續釋放。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積極搶灘科創債主要源于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需求的快速增長。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的加大,科技企業需要更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來支持其研發和擴展,而科創債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融資方式。
國泰海通證券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本期債券的順利發行,有利于國泰海通及子公司拓寬中長期資金來源,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業務轉型層面亦有需要。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面注冊制改革背景下,投行業務競爭加劇,券商亟需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提升科創領域的綜合服務能力,以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升級。
與銀行、創投等其他金融發行主體相比,券商在服務科技創新型企業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化優勢。
郭濤認為,相較于銀行,券商發行的科創債資金用途更為靈活,可精準對接科創企業股權投資、產業孵化等多元化需求;相較于創投機構,券商依托全牌照業務體系,能夠構建“債權融資+股權投顧+上市承銷”的全鏈條服務生態,有效降低科創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與時間成本。
“一方面,券商擁有豐富的資本市場運作經驗,能夠為科創企業提供包括IPO、再融資在內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券商通過發行科創債可以進一步優化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增強盈利能力。”江瀚說。
朝向復合服務機構轉型
從募資用途來看,多家券商均提及“股債基”聯動。例如,國泰海通將主要用于通過股權、債券、基金投資等形式專項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平安證券將通過股權、債券、基金投資等形式專項支持科創領域業務。
“股債基”聯動募集資金表明金融機構正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資路徑,以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的發展需求。在江瀚看來,這種做法不僅有助于分散風險,還能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資金解決方案。
郭濤認為,券商通過科創債實現“股債基”協同發展,傳遞出三大深層戰略信號:
一是角色轉型信號,券商正從傳統的通道服務商向“投資+投行”復合型服務機構轉型,通過自有資金直投培育科創項目,提前布局優質標的,為后續承銷保薦業務夯實基礎。
二是資本配置信號,股權基金側重解決科創企業長周期研發的資金缺口,債券融資則優化企業負債結構,形成跨周期、多層次的資金支持體系。
三是市場建設信號,券商加大在做市承銷業務的投入,旨在提升科創板塊的市場流動性,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定價機制,同時反哺資管、自營等業務,實現協同發展。
多維構建核心競爭力
從募投行業來看,首批券商科創債募集資金主要投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科技前沿、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領域。面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業務需求,券商亟待提升服務科創的效能,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行業競爭力。
對此,江瀚建議,突圍策略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券商應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深入了解科技前沿領域的發展動態和技術需求,從而更加精準地定位投資項目,提升投資回報率。
二是加大對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力度,尤其是那些既懂金融又了解科技行業的復合型人才,這對于提高券商的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三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例如,開發智能投顧系統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投資機會,或是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評估項目風險。
未來,券商在服務科創領域亦需多維度構建核心競爭力。在郭濤看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深耕專業化能力,組建兼具技術洞察與產業經驗的研究團隊,創新設計含轉股條款的次優級債券等結構化產品。
推進生態化協同發展,聯合地方政府產業投資基金、行業龍頭企業共建產業聯盟,打通“科技研發—產業落地—金融支持”的閉環鏈條。
強化數字化技術賦能,借助AI智能風控模型動態評估科創企業價值。
優化風險管理,設立科創專項壞賬準備金,建立投保聯動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