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酸鋰價格重心不斷下移。據上海鋼聯數據,碳酸鋰價格從2024年年初的10.1萬元/噸跌至年末的7.5萬元/噸,跌幅達25.74%。在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上游鋰礦企業整體呈現營收、利潤雙下滑的態勢,但仍有部分企業依靠成本優勢實現盈利,展現出低成本提鋰技術的優勢與韌性。從下游鋰電池企業來看,整體盈利情況較好,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企業業績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值得關注的是,行業深度調整之后,產業企業積極擁抱期貨市場,碳酸鋰期貨也成了幫助產業企業穩定經營的“利器”。
業績分化顯著,低成本企業更具優勢
2024年,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直接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導致以鋰礦和鋰化合物為主營業務的3家企業不約而同地由盈轉虧。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天齊鋰業虧損79.05億元,虧損額創上市以來新高;贛鋒鋰業虧損20.74億元,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盛新鋰能虧損6.22億元,迎來公司近五年來首次虧損。
盛新鋰能在年報中明確表示,鋰鹽行業仍處于下行周期中,由于新產能不斷釋放以及需求增速放緩,導致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鋰鹽產品和鋰精礦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據悉,2021年5月起,盛新鋰能開始專注于鋰電新能源材料,主營鋰礦采選、基礎鋰鹽和金屬鋰的生產與銷售。當前,盛新鋰能99.9%的收入來源于碳酸鋰和氫氧化鋰。2024年,盛新鋰能總營業收入為45.81億元,同比減少42.38%;盈利從2023年的7.02億元,變為-6.22億元,同比減少188.51%。盛新鋰能表示,2024年營業收入下降,主要是因為鋰鹽產品銷售單價下降,導致銷售收入減少。
無獨有偶,贛鋒鋰業也在年報中表示,2024年全球鋰鹽行業經歷深度調整,受供需格局轉變、鋰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鋰鹽及鋰電池產品銷售價格下跌,公司經營業績同比有所下降。據悉,贛鋒鋰業是全球鋰業龍頭,業務貫穿上游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及金屬鋰冶煉、下游鋰電池制造及退役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從營收結構來看,贛鋒鋰業開始往下游鋰電池產品傾斜。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贛鋒鋰業鋰系列產品實現了120.17億元的營收,同比下滑50.88%,占總營收的63.56%,較上年下滑超10個百分點。同期,鋰電池系列產品營業收入為58.97億元,同比減少23.49%,為贛鋒鋰業貢獻了31.19%的營收,較2023年提高了7.81個百分點。
盡管鋰礦企業受碳酸鋰價格下探影響最大,但仍有部分企業依靠成本優勢實現盈利。比如,受益于鹽湖提鋰的成本優勢,鹽湖股份與藏格礦業還是在鋰產品價格下行的周期中實現盈利。具體來看,2024年,鹽湖股份實現歸母凈利潤46.63億元,居鋰礦板塊盈利首位。2024年,鹽湖股份碳酸鋰產品毛利率達到50.68%,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目前鹽湖提鋰成本維持在每噸3萬至4萬元區間,較礦石提鋰具有明顯成本優勢,鹽湖股份計劃2025年生產碳酸鋰4.3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藏格礦業實現歸母凈利潤25.80億元,但其主要利潤來自參股巨龍銅業貢獻的投資收益,投資收益占其歸母凈利潤的74.72%,約為19.28億元,而碳酸鋰業務收益僅占31.43%。2024年,藏格礦業碳酸鋰平均售價(含稅)為8.5萬元/噸,平均銷售成本為4.1萬元/噸,毛利率為45.44%。藏格鋰業稱,公司被指定為廣期所碳酸鋰期貨交割廠庫,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公司在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公司后續拓展業務渠道、增加經濟效益等產生積極作用。
“4月以來,行業仍然持續累庫態勢,在當前的市場格局下,一些品質相對較差的資源可能會面臨產能出清,這也意味著擁有自供鋰或低成本產品的企業將更具優勢。”創元期貨分析師余爍表示,當前市場供過于求,考慮到鋰價維持在底部區間,供給釋放的節奏低于預期,雖然鋰價已跌至底部區間,但之后可能會有較長的磨底階段。
為更好地應對行業周期性波動,鋰企業將通過各種方式降低成本。贛鋒鋰業稱,今年公司的鋰資源自給率估計可以做到60%左右,隨著馬里Goulamina鋰輝石項目產能提升,公司的鋰資源自給率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鹽湖股份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成本管控,持續深挖潛在的成本節約空間,如大力投入技術研發,通過更先進的生產工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品能耗。
新能源汽車業務成為業績增長引擎
相對而言,鋰電池企業整體盈利情況較好。期貨日報記者留意到,在當前凈利潤超10億元的公司中,不乏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鋰電池企業。
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2024年在動力電池市場中繼續保持絕對優勢。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寧德時代實現歸母凈利潤507.4億元,同比增長15.01%。需要指出的是,寧德時代總營收去年首次同比下滑9.7%,至3620億元,但依然拿下當前業績斷層第一。
對于營收下滑,寧德時代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曾解釋稱,盡管公司電池產品銷量有所增長,但由于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下降,公司產品價格相應調整,導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研發技術和產品力的持續增強。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企業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賽道的龍頭企業,2024年實現營收7771.02億元,同比增長29.02%;凈利潤402.54億元,同比增長34%。這是比亞迪歷史上年度營收首次突破7000億元。
吉利汽車2024年的業績表現亮眼,也離不開新能源汽車銷售業績的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吉利汽車營收為2401.9億元,同比增長34%;凈利潤為166.32億元,同比增長213%,創歷史新高。對此,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表示,2024年,吉利汽車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近50%,銷售總量上升到中國第二,創歷史新高。同時,吉利汽車新能源板塊已經實現全面盈利。
產業企業積極擁抱期貨市場
行業經歷深度調整之后,鋰電產業企業積極擁抱期貨市場,期貨市場初步滿足了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據了解,截至2024年年末,已有66家鋰電上市公司明確參與套保業務,較2023年12月末增長186%。同時,在廣期所碳酸鋰期貨的護航下,我國部分鋰電產業企業扭虧為盈。
永杉鋰業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約59億元,同比減少21.5%;歸母凈利為2542萬元,2023年虧損3.3億元。據悉,永杉鋰業是一家完成業務整合不久的中小市值企業,目前的主營業務包括鋰鹽業務和鉬業務,當前公司主要利潤來自鋰鹽業務。2024年,永杉鋰業鋰鹽業務實現收入101476萬元,鋰鹽產品毛利率由負轉正,提升至13.69%。從公司利潤貢獻的角度看,收入占比20%的鋰鹽業務貢獻了公司65%以上的毛利潤,是公司2024年盈利的主要驅動力。
期貨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24年下半年,永杉鋰業大幅度增加了套保力度,對沖庫存貶值風險。永杉鋰業在2024年半年報中披露,報告期內,該公司商品期貨購入金額僅為80.39萬元,售出金額僅為108.29萬元。永杉鋰業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永杉鋰業商品期貨購入金額為195.73萬元,售出金額為1395.55萬元。這意味著,2024年下半年永杉鋰業賣出套保近1300萬元,涵蓋了其碳酸鋰的大部分庫存量。從結果來看,該公司全年合計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達到679.12萬元,算上投資收益163.56萬元后,合計影響損益842.68萬元。
作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行業龍頭,湖南裕能也通過參與碳酸鋰期貨套期保值,規避上游原材料價格下跌的風險。湖南裕能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為了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及時追蹤重要原材料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動,通過采購時點研判、優化庫存、期貨套期保值等措施加強供應鏈管理及采購成本控制,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湖南裕能年報披露,2024年,公司購入套保約35.3億元,售出套保約31.7億元,期末金額約為2.42億元;整體套保方向為買入套期保值,這與企業為了防止未來碳酸鋰價格上漲對企業經營產生較大影響的目的相符。
“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幅波動會顯著影響下游電池廠、整車企業、儲能系統集成商等產業企業的利潤水平。當鋰價大幅上漲時,終端產成品售價相對剛性,原材料價格上行將顯著壓縮企業的盈利空間;而鋰價大幅下跌時,企業前期采購的庫存面臨貶值風險。”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政策研究專家李明怡認為,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情況下,全球各國對碳酸鋰的需求持續增長。由于全球碳酸鋰行業集中度較高,主要廠商的議價能力較強,可按照市場供需和生產成本情況調節價格,導致碳酸鋰價格大幅波動。碳酸鋰的現貨定價較為分散,價格不公開、不透明,下游企業有強烈的風險管理需求。
“碳酸鋰期貨不僅可以為碳酸鋰廠家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銷售渠道,也可以為傳統貿易商和下游廠家提供更多元化的風險管理方式。”李明怡表示,通過參與碳酸鋰期貨交易,企業可以鎖定未來的采購成本或銷售價格,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