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在北京開庭,將一直熱度不減的凍卵話題再次推向了鎂光燈下。該訴訟案的原由是,北京一名31歲的未婚女性因為被醫院拒絕提供凍卵服務,而將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告上法庭。
這起看似屬于個人私利的案件,卻在網絡上引起了針對單身女性凍卵的廣泛熱議。而在21新健康就此話題展開的問卷調查中,95%的女大學生支持該訴訟人凍卵,80%以上表示贊同凍卵。選擇凍卵的原因,要么是育齡女性仍未找到結婚對象、或者有對象還暫時不想生育,要么就是育齡女性擔心生育對工作帶來的巨大影響。
說到生育對女性職業發展的影響,我和身邊的女性都感同身受。近日一位女性朋友對我訴說了她的苦惱:現齡近30,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幾年后遇到了瓶頸,在公司的職位晉升已觸及天花板,個人能力提升也非常有限,她在猶豫是否要換個大平臺。可是,她打算今年就結婚,結婚后也計劃要小孩。如果換工作,起碼要在新工作上奮斗一兩年才有可能被領導賞識、以及去到公司的核心崗位,但時不待人,過一兩年再生育恐怕就錯過了生理上的最佳生育期了。
“女性在個人職業規劃上需要考慮的因素真的比男性多很多。”我朋友很苦惱,“生一個孩子,懷孕一年,產假半年,復工后的半年也很難專心工作了,前后就耗去了兩年,這期間也不會受到領導重視,好的機會也會因此錯過。”實際上,這還只是生一胎的狀況下,如果生二胎,耗費的時間還是雙倍的,甚至更多。
雖然政策已放開二孩,但出生率并沒有太大的提升。個中原因除了高昂的撫養費用之外,職場風險也是重要的原因。演員姚晨在一次節目中也說到自己生二胎的現實困境:一個女性如果生兩個孩子,就可能需要在這件事上花上5年時間。5年意味著,女性有接近3年半的時間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僅不可能晉升,雇主多半會尋找替代者,生育女性此前的職業努力都可能因此歸零,5年后要一切從頭開始。而對于互聯網等新行業來說,5年,技術也好,產業也好,足以改朝換代幾次了,重新踏入職場談何容易。
所以,生育這件事,真的不是家庭添一兩雙筷子那么簡單,它更需要社會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勵,特別對女性職場環境的改變。雖說生育女性在職場上的確受到不平等的看待,但企業的苦衷也不難理解。女性懷胎十月,加上半年產假和后期的養育,基本上企業會認定該員工有兩年時間“不在狀態”,企業固然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但同樣也要負擔社保、稅費,以及員工產假企業的工資成本以及人員變動的效率損失等等,畢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雖然企業有來自政府的部分生育津貼補助,但一些隱形的成本依然存在,比如頻繁請假、繼續生二胎、突然辭職等,據我了解的多個企業崗位,都不想招女性,特別是育齡女性。
或許減少勞資雙方的后顧之憂,才能女性敢生,企業敢招。比如,政府可以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減免或者補貼,以緩解女性休假期間企業的損失;另外,產假期間的薪金實際上由政府和企業一起承擔的,如果企業員工生二胎,政府是否可以考慮承擔更高比例;再如,產假可以靈活設置,讓女性自主選擇,但歸崗之后的工作時間可以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讓其既可以保住自己的飯碗,也可以繼續幫公司創造利益,也可以兼顧照顧孩子的需求。
還有一點,鼓勵父親多休陪產假。據了解,瑞典的生育率是歐洲國家中排名第二的,一個值得一提的經驗是,瑞典的產假體現了男女平等的理念,為鼓勵生育,瑞典用獎金的方式激勵父親多休產假,讓父親可以多參與照顧家庭。畢竟生兒育女不僅是母親的責任,更是父親,還是全社會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