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流通市值冠軍迎來新面孔。
8月6日,農業銀行(以下簡稱農行)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截至當日收盤,農行A股流通市值2.11萬億元,超越工商銀行升至A股第一位。7日,農行股價再漲1.36%,以2.14萬億元的流通市值繼續保持第一。
拉長時間線,農行是一只實至名歸的大牛股。2010年上市時,其發行價為1.21元(除權調整后),至今累計漲幅高達455%,不但高于同期上證指數漲幅,也遠高于同期創業板指漲幅。
包括農行在內,銀行股股價批量創出新高,長期看這些股票也都是大牛股。觀察股價走勢,這類牛股的共同特點是“慢牛”,時間跨度長達數年甚至十幾年,其間還可能經歷數年的橫盤,日間波動率很低,回撤幅度小。
與銀行股相反的是,還有一些大牛股在極短時間就完成了翻倍、上漲數倍甚至10倍以上的走勢,上緯新材就是最新的典型案例,僅僅20個交易日其股價累計漲幅就超過1300%,部分新股上市首日也是如此。還有一類牛股,股性也十分活躍,短期漲勢可能十分凌厲,但在長期走牛的過程中,會經歷幅度巨大的調整,這類股票集中于一些科技類成長股,比如中際旭創、新易盛、寒武紀等。
無論哪種牛股,都是資本市場的一部分,也給不少投資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當然,從維護市場健康發展、推動“硬科技”企業穩健成長、惠及更多投資者等角度來看,A股市場顯然更需要“慢牛”,而不是“瘋牛”。
有穩定業績支撐、有堅實技術壁壘的牛股,才有長期走牛的基礎。以農行為例,IPO時發行市盈率為14.43倍,到2024年其凈利潤高達2820.8億元,最新市值對應市盈率只有8.2倍,相比IPO時明顯下降,這就是利潤增長帶來的結果。銀行股是業績增長先于股價,一些成長股則是股價上漲在先,業績兌現在后。以某飲料股為例,其市盈率長期維持在30倍以上,這樣的估值并不低,但隨著業績增長,估值水平在下一個財務周期會大幅下降,所以投資者也愿意一直給出高估值,推動股價上漲。只有“故事”、沒有業績支撐而持續走牛的個股極少,一些上市當天即上漲數倍甚至10多倍的股票,還有那些幾個月股價漲幾倍的股票,往往也會走出倒V型走勢。
更多投資者參與,博弈更充分的牛股,才能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還是以農行為例,15年的漫長時段,投資者有充分的時間參與;那些短期暴漲或連續漲停的個股,大部分投資者要么沒有參與的機會,要么“恐高”不敢去參與,從中獲利只是少部分人。博弈更充分,股價就越接近市場均衡價格,股價也就越穩定,投資者持股的風險也就越小,長期投資也就有了可能。
博弈是否充分和自由流通市值正相關,農行自由流通股本286億股,對應市值超過1900億元,多頭和空頭都無法僅憑自己力量促成單邊走勢。上緯新材最新市值逾370億元,但自由流通市值只有57億元,在行情啟動前這一數值僅有4.8億元,掌握資金優勢的一方即可很大程度上影響股價,類似情況在上市首日的新股中也普遍存在,由于當天可流通的股份數量很少,所以股價漲幅往往非常夸張。
農行股價走牛,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當前利率水平處于低位、被動投資快速發展、資本市場強調現金分紅回報等因素,都在推動農行價值重估。不同牛股走牛的具體邏輯不盡相同,但能夠讓更多投資者共同參與并分享收益的牛股,才能更好地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為投資者創造更多獲得感。 (相關報道詳見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