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宏微科技(688711)與瀚海聚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在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的主電源等核心系統中深入合作,采用國產IGBT功率模塊。可控核聚變商業化探索正加速推進,此次合作為國產功率器件進入“人造太陽”核心環節提供了驗證路徑,有望在后續推進中為突破高端技術“卡脖子”問題積累示范經驗,也為國產IGBT器件打開了向高能極端場景邁進的工程窗口。
聚變商業化提速與民營力量崛起
當下,全球范圍內核聚變商業化進程正在提速,各國紛紛加大投入,我國亦將核聚變列為未來能源發展的重點方向。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門明確將核聚變納入“未來產業”重點領域,我國規劃在2025年推動聚變工程實驗堆立項,2035年建成實驗堆,2050年建成商業示范電站。
資本市場同樣看好這一“終極能源”賽道:截至2024年,全球私營聚變企業累計獲得逾71億美元投資,超過七成公司預計在2035年前實現并網發電。Helion Energy公司計劃在2028年向微軟供電50MW聚變電力,谷歌母公司與聯邦聚變系統公司簽署了200MW聚變電力采購協議。行業預測,核聚變一旦商業化,未來能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美元級別。
在此背景下,中國本土涌現出一批探索聚變商業化路徑的創新企業,瀚海聚能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瀚海聚能成立于2022年,專注于可控核聚變核心部件研發及技術商業化推廣,其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商業化直線型場反位形(FRC)聚變裝置HHMAX-901已成功實現等離子體放電點亮。業內人士表示,此舉被視為我國民營聚變探索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表明民營力量正在聚變能源前沿嶄露頭角,與國家項目共同推動這一終極能源技術的早日實現。
國產IGBT助力聚變裝置主電源系統
根據協議,宏微科技將為瀚海聚能的HHMAX系列裝置的核心脈沖電源系統提供定制化的IGBT功率模塊。FRC聚變裝置的主電源系統是實驗裝置的核心支撐部分之一,需要為等離子體的產生和維持提供強大且可精確控制的脈沖電能。因此,主電源系統中的開關器件不僅要具備超強的功率處理能力和極快的響應速度,還要在高電流沖擊下保持高度可靠、穩定和一致的性能。
宏微科技是國內功率半導體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也是國家IGBT和FRD標準的起草單位。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來專注于IGBT等功率芯片及模塊的設計制造,在工業控制、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基礎。雙方合作范圍涵蓋聚變裝置的多個關鍵供電系統,未來通過深度協同研發,宏微科技的國產功率器件將融入瀚海聚能聚變裝置的核心供能鏈條,為裝置的性能優化和工程化推進提供關鍵支撐。
核聚變場景下的國產替代路徑
證券時報記者從公司了解到,宏微科技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深度捆綁可控核聚變主機廠的功率器件廠商,且率先實現了產品研發和應用。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合作標志著國產功率半導體器件開始向可控核聚變核心環節探索拓展,具備重要的示范意義。長期以來,高功率IGBT因工藝復雜、應用門檻高,被視為電力電子領域的技術高地,長期由海外企業主導。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電網設備等市場需求上升,IGBT已被納入多個“十四五”重點支持方向,國產替代節奏顯著加快,尤其在車規級和軌道交通等高端場景中逐步縮小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國產IGBT在核聚變中的驗證路徑有望向核電、新能源、軍工等戰略應用延伸。高端IGBT器件是先進電網、核電控制和國防電子裝備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過去,這些領域受制于進口技術與供應鏈安全,如今國產技術通過前沿項目實現驗證,為其拓展更高價值鏈場景打開通道。
行業專家指出,宏微科技與瀚海聚能的此次合作,反映出我國科技制造企業正逐步通過工程化路徑,向前沿能源技術體系實現嵌入與協同。當功率半導體硬核技術與核聚變尖端探索實現深度融合,不僅有望加快聚變電源系統核心技術的突破,也為打造自主可控的未來能源產業鏈奠定了堅實基礎。(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