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郭潔
受“反內卷”政策預期影響,市場看多情緒逐漸發酵,7月以來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持續上漲,成為期貨市場最火熱的品種之一。
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續創新高
7月22日午后,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快速拉升觸及漲停,漲幅為8.99%,續創新高。
7月以來,現貨N型復投料平均價從33元/千克上漲至43元/千克,漲幅約30%。期貨主力合約也跟隨大幅上漲,從33090元/噸上漲至40855元/噸,漲幅約23%。
興業期貨研報觀點顯示,多晶硅方面,整體成交已經開始松動,部分拉晶廠陸續接受上調報價,多晶硅現貨成交價格漲勢進一步鞏固。
廣發期貨認為,盡管多晶硅期貨價格上漲對行業利潤修復具有顯著正面作用,但企業受益程度取決于成本控制能力、產品質量和銷售能力等,優質的產品在同樣的價格下更有競爭優勢,高成本產能或將逐步被淘汰。短期來看,多晶硅優質企業盈利有望快速回升。從中長期來看,需關注利潤修復后產量變化對價格的影響。
7月以來多晶硅概念股漲幅喜人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多晶硅概念股有30余只,包含陽光電源、隆基綠能、上海電氣3只超千億元市值巨頭。
從行情表現來看,7月以來,隨著期貨價格節節攀升,多晶硅概念股7月以來股價幾乎全部錄得上漲,弘元綠能、大全能源和東岳硅材的股價漲幅居前,7月以來均累計上漲超30%。拉長時間區間來看,11只概念股年內股價漲幅居前,均上漲超10%,樂山電力年內累計上漲141.99%,居首。恒星科技、東岳硅材、京運通和有研新材的股價漲幅居前。
目前13只概念股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有研新材、中晶科技、保變電氣上半年業績預喜。今年一季度,多晶硅利潤在原材料硅粉價格下跌和自身價格小幅提升的帶動下有所修復。二季度雖然多晶硅的價格持續下跌,但因原材料工業硅粉跌幅更大,多晶硅的虧損收窄。
光伏龍頭通威股份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49億元至52億元。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虧損25.93億元,這意味著公司第二季度虧損23.07億元至26.07億元。
保變電氣、有研新材、中晶科技上半年業績預增幅度下限(無下限則取公告數值)分別為229.15%、179%和137.06%。京運通、弘元綠能和隆基綠能上半年業績預告類型為續虧,但同比虧損規模大幅度減小。具體來看,京運通預計凈利潤虧損1.65億元至2.3億元;弘元綠能預計凈利潤虧損2.9億元至3.5億元。
國聯民生證券認為,光伏產業鏈供給側調整繼續深化,多晶硅板塊有望成為率先完成調整的環節之一。硅料行業成本曲線相對陡峭,重資產環節開工率對邊際成本影響較大,產能調整有望率先完成,推動行業利潤向頭部企業集中。
9只概念股2025年業績有望增長
從資金面來看,截至7月21日,超半數概念股7月以來獲融資資金加倉,通威股份、合盛硅業、國電電力和東岳硅材月內融資凈買入額居前,均超1億元。
從今年全年業績來看,5家及以上機構給予評級的多晶硅概念股中,有9只概念股2025年業績有望增長,機構一致預測大全能源、隆基綠能和通威股份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82.44%、76.66%和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