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變技術被譽為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發展情況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在7月17日上交所舉辦的“可控核聚變”產業沙龍上,參會嘉賓熱議技術發展、商業化及投資估值等行業發展話題。
可控核聚變產業包括材料、主機、系統、應用等多個環節,我國可控核聚變產業在高溫超導帶材、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等方面占據一定地位。
技術發展方面,業內對以托卡馬克為牽引、多種技術路線交叉驗證的發展模式已有一定共識。為支持主機廠商進一步突破能量Q值、打造具備商用發電能力的“首臺套”產品,參會企業建議,國內核聚變供應鏈、主機廠間應當進一步加強技術協同。
有企業提出,當前高溫超導帶材這一降本增效的關鍵材料具有一定技術不確定性,而我國低溫超導材料已在多個應用領域積累大量實踐數據,可為高溫超導提高可靠性提供借鑒。也有企業提到,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為穩定性測試、產品設計提供更多模型,有利于縮短驗證周期。
在場投資機構亦呼吁政府相關部門發揮引導作用,通過下發研究課題等方式,組織產業鏈各方集中開展共性技術問題研討,營造產業協同良好生態。
對于各方普遍關注的核聚變商業化問題,從產業鏈上游企業近年訂單規模、產能規模穩步增長可以看出,我國可控核聚變商業化已在加速推進,發出“第一度電”的時間表有望提前。然而,從“實驗堆”“示范堆”到“商業堆”,仍有賴于上游材料部件廠商降本和中游主機廠商的技術突破,以及完成對各個技術路線和參數的驗證,距離確定性商業化落地還需要較長周期。
產業鏈相關企業表示,技術驗證、產能擴張資金需求較高,希望資本市場進一步支持企業打破供應鏈瓶頸,并由地方政府牽頭為業內企業暢通多元化融資渠道。
創投機構反饋,現階段投資主要參考資本開支以及關鍵參數提升等指標,建議相關企業堅持錯位競爭,合理安排資源投入,通過提高技術獨特性吸引資金進入。
二級市場方面,有公募基金表示,業內正在積極申報、發行聚焦核聚變領域的基金和指數產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未來產業,支持長期耐心資本加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