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中工國際(002051.SZ)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經營情況簡報。報告顯示公司國際化經營能力持續提升,海外業務增長勢頭強勁。同時,公司戰略推動海外工程承包模式向“投建營”一體化轉型,聚焦環保、索道及清潔能源領域,為創造更穩定、可持續的現金流提供支撐。這不僅延續了第一季度的優異表現,也為實現公司“十四五”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際化經營能力顯著提升 海外業務延續高增長
上半年,公司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生效合同額達9.7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6.66%;尤為亮眼的是,上半年生效合同額已達2024年全年總量(11.54億美元)的84.31%,凸顯海外業務在高基數上仍保持強勁增長動能。
這一增長源于公司深厚的國際化底蘊和全球布局優勢。作為“走出去”戰略的先行者,中工國際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60余家分支機構,持續鞏固東南亞、南亞、中東等傳統區域,并積極開拓圭亞那、尼加拉瓜等新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公司深耕重點區域實現項目滾動開發:在中亞地區,公司開發了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年產50萬噸純堿廠項目二期(一標段和二標段)、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和安集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等項目;在西亞地區,公司實現了伊拉克穆薩納省100床醫院建設項目、土耳其圖茲湖天然氣儲庫三期等項目簽約;在拉美地區,公司在尼加拉瓜國際機場項目實現拉美地區首個人民幣主權商貸融資落地后,又相繼推動地區多個項目生效。
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年產50萬噸純堿廠項目
協同出海效應的深化進一步放大了增長勢能。公司通過“設計咨詢+裝備制造+工程承包”全鏈條協同,以中國中元為引領連續簽約六個海外醫療項目,強化醫療建設品牌的全球影響力;同時依托北起院技術實力,進軍日本高端索道市場,推進中國裝備高質量出海。
國際化能力的系統化輸出,最終體現為扎實的訂單儲備。上半年,公司累計新簽國際工程合同額達11.26億美元,在執行項目達39個,在手合同余額達95.45億美元,為后續業績增長筑牢根基。
“投建營”戰略落地 驅動盈利模式升級
在工程承包業務高增長的同時,公司正著力突破傳統EPC模式的局限,通過“投建營”戰略推動項目前伸后延。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工程投資與運營業務新簽合同額達4.75億美元,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和安集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標志著戰略轉型取得實質性突破。
烏茲別克斯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公司管理層在近期投資者交流中指出,“投建營”戰略聚焦環保、索道和清潔能源三大領域,通過投資并持有具有穩定收益的優質運營資產,平抑工程承包業務的周期性波動。在環保領域,公司已形成2個固廢處理項目+8個污水處理的資產組合,運營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索道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新疆阿圖什天門索道開工建設標志著索道投建營項目實現從0到1的跨越;清潔能源領域,公司將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兩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產后預計日處理垃圾量合計4000噸,年均上網電量合計7.5億度,稅后內部收益率不低于8%。未來,運營資產收益占比提升將優化公司現金流結構,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助力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工國際強大的國際化能力與投建營轉型正形成雙輪驅動,不僅有助于緩釋傳統工程承包業務的波動風險,更打開了盈利增長空間。在當前“一帶一路”政策深化的背景下,公司已迎來戰略機遇期,有望持續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