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九銀票據研究院 肖小和 水松
2024年底,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達到26萬億元之多,其中僅汽車行業應收賬款就達2.65萬億元,較2023年2.33萬元,增長13.7%。我們認為發展商業信用,即發展商業匯票尤其是商業承兌匯票、供應鏈票據、應收賬款票據化解決應收賬款過高的問題,應該是不失為有效途徑之一。
以下對信用、票據以及票據與信用之間的關系開展進一步討論。
一、什么是信用
(一)信用的定義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信用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單方面轉移,具體體現為商品交換過程中形成的借貸關系。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信用是社會關系的契約化,反映個體或機構的誠信水平。
信用的本質是基于信任的借貸關系。
(二)信用的分類
按信用主體劃分,信用分為國家信用、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且國家信用高于銀行信用,銀行信用高于商業信用。
(三)信用的作用
1.優化資源配置
銀行可通過信用工具集中社會的閑散或投資資金,投放至資金需求方,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2.促進經濟增長
企業通過信用獲取銀行融資,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推動產業升級;個人通過信用及融資購置固定資產,有利于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3.維護市場秩序
央行通過建設征信系統,揭示企業及個人信用信息,避免出現信用信息不對稱現象,保障了誠實守信的市場主體,維護了金融市場秩序。
二、票據與信用的關系
(一)票據是基于信用的金融產品。
票據在我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程,其誕生于2000余年前的周朝,基于當時樸素的信用環境而產生,隨著信用環境的不斷改善,票據作為信用的載體其功能不斷完善,如唐朝的飛錢,宋朝的交子、會子,明朝的會票等,清朝錢莊發行的莊票,已經具備匯兌、密押等功能,可看作商業承兌匯票的雛形。
當代,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匯票分為銀行承兌匯票(以下簡稱“銀票”)和商業承兌匯票(以下簡稱“商票”),銀票基于銀行信用,商票基于商業信用。
(二)票據促進了信用環境的發展。
1.票據的流通性強。當前,票據介質已基本由紙質介質轉換為電子介質,交易及結算效率高;票據具備可拆分的特性,能更好滿足商品交易的各類場景;票據可以方便介入各類供應鏈、產業鏈之中,幫助鏈內企業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的統一,提升鏈內企業銷售回款效率,并提升供應鏈整體運作效率。票據流通性強的特點有力推動信用的發展,尤其是推動了商業信用環境的發展。
2.票據具備基礎設施。2016年12月,央行成立了上海票據交易所,是票據全生命周期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設立,進一步提升了票據市場效率與流通性,增強了票據市場的穩定性與公允性,促進了票據市場創新與開放。公允的第三方基礎設施為信用環境發展奠定了基礎。
3.票據具備信息披露機制。根據央行的要求,票據市場推出了信息披露機制,披露的票據范圍囊括銀票和商票,披露主體包括單張商業匯票及票據承兌主體。票據信息披露機制的推出有效保護了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權益,增加了票據市場的透明度,有助于維護票據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為信用環境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三)商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商票基于商業信用,由于商業信用弱于銀行信用,因此商票市場規模、市場主體、流動性相對銀票而言較小、較差,但我們認為商票是票據市場的未來。
一是票據信息披露機制為商票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近年來 “地產票”等商票信用風險事件對票據市場的影響較大。此后,上海票據交易所推出了票據信息披露機制,市場參與者可以查詢商票承兌人的信用狀況,大幅提升了市場透明度;信息披露相關懲戒機制,可以有效抑制企業惡意逃廢債務、惡意違約等問題,有力維護市場參與者利益。
二是商票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有效工具。對中小企業而言,商票是成本最低的融資工具,而且商票與供應鏈結合度高,中小企業可以借助供應鏈開展商票支付與融資,規避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擔保品少、授信偏低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商票具備較為完善的市場基礎設施。自帶基礎設施的金融產品并不多見,商票是其中之一。上海票據交易所是商票基礎設施,成立已經快8年了,負責全市場商票簽發、貼現、背書、質押、轉貼現、再貼現等全生命周期基礎制度與基礎系統,全面保障商票市場有序運行。
四是商票可以進一步推動商業信用環境發展。經濟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國家信用和銀行信用,更需要商業信用的支持。目前我國商業信用領域仍存在企業違約、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商業信用環境尚處于建設中,商票是商業信用的代表性產品,信息披露機制相對完備,推動商票發展可以帶動整體商業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商業信用管理的規范化,推動商業信用環境進一步凈化與發展。
綜上,我們認為汽車行業大力推動商票發展,作為支付與融資工具是可以緩解應收賬款過高的問題。
三、如何推動商票市場發展,緩解汽車行業應收賬款過高的問題
(一)要加強頂層設計。
工信部門需強化汽車行業頂層設計,加強技術創新,協調供應鏈發展,并防止行業內部過度競爭。票據主管部門需根據中央對金融工作的總體要求規劃商票頂層設計,明確商票的戰略定位、發展方向及發展目標,平衡業務創新與風險管控的關系;強化與行業主管部門協調,科學配置業務資源,引導市場基礎設施、商業銀行、企業等市場參與者共同推動商票發展,更好發揮商票對實體經濟的作用。
(二)要加強對商票的宣傳與引導。
票據是金融市場中相對小眾的領域,商票具有可拆分、流通性強、防偽等獨特優勢,且配備了獨立的基礎設施及信息披露機制,這些重要信息都需要金融機構向汽車行業用票企業宣傳和推廣,改變部分汽車企業對商票的固有觀念,使用商票改善本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優化供應鏈內的融資與支付,更好緩解汽車行業應收賬款過高問題。
(三)要完善商票信息披露。
一是優化系統功能,更便利參與者查詢相關商票信息及承兌人信用信息;二是強化數據對接,票據信用信息是企業信用信息的組成部分,建議考慮強化票據信息披露與相關征信系統數據互聯互通,參與者通過票據信息披露系統可查詢企業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更好保障市場參與者權益,也為汽車產業鏈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四)要持續推進商票數字化進程。
數字化是票據發展的方向,可以有效緩解汽車行業應收賬款高企問題。推動商票數字化進程,一是要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前沿數字技術,突破商票服務邊界,更好覆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提升普惠金融的質效;二是要通過數字技術提升商票風險治理能力,強化商票風險監測及預警功能,管控異常交易行為,增強商票管控的精準性與有效性,消除汽車產業鏈用票的后顧之憂;三是要借助數字技術推動商票創新產品落地,更好推廣供應鏈票據等創新型票據產品,更好滿足汽車企業融資與支付需求,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五)要加快推動票據創新產品的發展。
金融機構需加強與汽車行業溝通,圍繞應收賬款過高問題充分了解汽車企業、汽車供應鏈在融資、支付方面的痛點、難點,并充分利用票據基礎設施功能作用,加快推進票據創新,一是推動供應鏈票據發展,更好契合供應鏈上下游融資需求,實現供應鏈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的統一,提升供應鏈整體規模效應;二是推動應收賬款票據化發展,盤活企業應收賬款,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狀況,為企業融資提供更便捷、更低成本的途徑和更廣闊的空間,充分釋放商業信用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