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作為量化私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當前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重要性更加凸顯。《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年內量化私募對于人才的搶奪十分激烈,除了此前的以高薪吸引外,如今更是祭出了“大咖‘一對一’帶教”等新舉措,在此基礎上,量化私募對人才的國際化要求正日益提高。
多位量化私募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量化私募人才選拔此前更注重理工背景及綜合能力,通常采用高薪和股權激勵方式吸引人才。現階段,量化私募則更加重視對人才的長期培養,多家機構更是優化選拔機制,建立“一對一”人才培養計劃等方式,旨在留住最優秀的人才。
最大化發揮個人優勢
近日,包括上海明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汯投資”)、上海鳴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鳴石基金”)和寧波靈均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靈均投資”)等多家量化私募,在最新一期的對外招聘中均將“大咖‘一對一’帶教”作為對外招聘的首項介紹。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量化私募招聘呈現新特征,其中“導師制”成為亮點,從人才爭奪到生態培育,頭部量化私募集中推出“大咖帶教”計劃,反映了量化私募對人才的重視度越來越高。
明汯投資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建立多項針對人才長期激勵和防止核心人才流失的方案,其中對于核心骨干,公司會針對性提升其工作體驗,極力滿足核心骨干的個性化需求,形成不斷自我挑戰和突破的成長氛圍,圍繞短中長周期打造員工成長計劃。
上海天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人才選拔上,公司不以專業背景和資歷作為評判標準,而是更看重實質研究和主動思考的能力。“在人才培養體系方面,目前建立了‘成長導師1V1帶教機制’,由專屬導師進行周度溝通,并根據個人特質定制成長方案。同時,鼓勵相關人才接觸研究全流程,并提供靈活的研究方向和項目選擇機制,最大化發揮個人優勢,做到新人也會有‘挑大梁’的機會。”
靈均投資首席投資官馬志宇對記者表示,在人才甄選體系中,公司著重考察綜合素質與成長潛力。對于青年高潛人才,則通過系統化的“實習生留用計劃”進行發掘。“公司為每位實習生和初級研究員配備經驗豐富的導師,通過‘一對一’指導,結合具體研究方向的指定與帶教,助力其快速熟悉行業特性、掌握核心研究方法,從而高效產出有價值的策略成果,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平穩過渡。”
國際化視野成重要考量
經過多年發展沉淀,量化私募目前已經著手布局海外市場,不少公司在海外主要市場設立了投研團隊。在此背景下,量化私募也更加重視人選的國際化視野。
明汯投資最新發布的《中國量化投資白皮書》顯示,早在2020年,該公司正式啟動國際化布局戰略,并相繼在紐約、新加坡設立辦公室。目前,美國、韓國市場的實盤交易已穩定運行,日本、印度等主要市場的籌備工作也在積極推進,全球布局已初具雛形。
鳴石基金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公司于2020年“出海”,成立鳴石投資(香港)管理有限公司,并在美國、日韓等地設有辦公室,主要客戶為海外知名機構投資者,目前受托管理資產超2億美元。
上述明汯投資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資管行業必然要走向國際化,策略需要先“走出去”,不能僅局限于國內資本市場;對于成為國際主要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則需要擁有國際一流人才梯隊與組織文化。因此,在人才選拔上,公司采取海內外同步推進策略,例如在北美設立投研中心,吸引大量海外頂尖量化人才,為模型開發提供前沿技術支持;同時,積極在國內高校挖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