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政府投資基金領域政策暖風頻吹,監管“松綁”與基金“瘦身”雙向發力。在一系列細化政策的推動下,政府投資基金出資積極性顯著提升,執中ZERONE統計顯示,上半年政府資金類LP(有限合伙人)出資額同比增長超102%,其中政府投資基金出資增幅為151.22%。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不僅讓政府投資基金在出資上更有底氣,也推動其在投向與運作上更趨精準高效,部分地區還通過提升出資比例等方式,加速基金落地,行業正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監管“松綁”
多名受訪人士表示,此前部分地區曾提出建立國資基金免責機制,但多以原則性表述為主,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2025年上半年,從中央到地方,免責機制有了更加細致、具體的標準。
1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容錯機制”“不簡單以單個項目或單一年度盈虧作為考核依據”等要求。多名受訪人士認為,該政策從頂層設計層面為政府投資基金“松綁”,以便給地方相關部門制定新的政策提供指導。
上半年,湖北、四川、廣東等多地出臺更加具體的實施細則,規范完善地方政府投資基金容錯機制。例如,湖北、四川提出政府投資基金投資時單個企業(項目)最高允許100%虧損。
此外,部分地方還從企業成長階段明晰監管機制。6月21日發布的《湖北省重構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工作方案》提出,未來湖北將明確建立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主、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協同發力、國資基金撬動放大的機制,形成“從0到1”允許虧損、“從1到2”保本微利、“從2到N”實現盈利的良性循環,更加有力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2月,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發布《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允許種子直投、天使直投、產業直投分別出現最高不超過各類別投資總額50%、40%、30%的虧損,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按照直投資金投資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越來越多地區根據投資階段對創投基金進行分類監管和政策支持,體現了各地政府對于國有資本加大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大力支持。”新尚資本總經理茹華杰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一般而言,早期階段項目不確定因素較大,但這是科技產業化的起點,建議政策層對于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政府投資基金和國有資本給予更大的彈性空間,尤其在容錯和免責方面,需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定,以使從業者心中有數,有更大勇氣進行早期布局。
基金“瘦身”
與監管“松綁” 同步推進的,是地方政府投資基金的“瘦身”行動。指導意見出臺后,各地密集修訂基金管理辦法,通過“嚴控新設、整合存量”舉措,推動基金從“數量競賽” 轉向“質量比拼”。
上半年,甘肅、山西、湖北等多地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文件。6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縣級政府應嚴格控制新設基金,財力較好、具備資源稟賦的縣(市、區)如確需發起設立基金,應報市(州)政府審批。各級政府投資基金要堅決防止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避免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3月發布的《山西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提出,原則上不在同一行業或領域重復設立政府投資基金,但基金可按市場化原則對同一項目集合發力、接續支持。設立同類基金較多、投資領域明顯交叉重合的,在保障經營主體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的前提下,鼓勵推動基金整合重組,增強規模效應,更好服務政策目標。
“行業已從‘野蠻生長’進入‘精準高效’新階段。”母基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王爽對記者表示,指導意見提出的 “不以招商引資為目的設基金”“優化出資比例”等要求,倒逼地方政府重新審視基金定位——不再盲目追求規模,而是聚焦產業培育與社會資本撬動能力,這標志著政府投資基金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深水區。
落地加速
在“松綁”與“瘦身”的同時,部分地區通過提升政府出資比例,為基金落地注入新動能,有效緩解了普通合伙人(GP)的募資壓力。
例如5月23日,湖北荊州市發布的《關于設立20億元母基金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出資人才創新子基金和科技創新子基金比例最高可達99%。這是上半年政府投資基金出資比例最高的案例之一。
上半年,多地推出政策提升政府投資基金出資比例。《武漢市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科技金融中心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政府投資基金參與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創業投資基金的出資比例提高至50%以上。《關于調整完善天津市海河產業基金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引導基金對并購母基金出資比例最高可達50%,對券商類并購母基金出資比例最高可達70%。《四川省推動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單一國資對創業投資基金的出資比例可提高至70%。
“下半年將有更多地市出臺或修訂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提高出資比例,同時返投比例也將進一步降低,甚至部分地區將出現零返投的情況。母基金市場的熱度將持續上升。”王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