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刊主刊《Engineering》通過其公眾號平臺發布的文章顯示,香港中文大學于君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首次證明了“片仔癀可能是預防和治療脂肪肝炎的有效藥物”。
于君教授團隊在這篇題為《Pien Tze Huang Protects Against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by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 in Mice》(中文翻譯:片仔癀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和代謝物防治脂肪性肝炎)的研究論文中表示,研究人員利用多種飲食小鼠模型深入探討了片仔癀在預防和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闡明了片仔癀治療過程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腸道微生物群和代謝產物的分布以及腸道屏障功能的改善情況。
該論文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全球范圍內重要的健康問題,影響了25%的世界人口,在亞洲人群中的發病率更是高達34%。而其中約20%的NAFLD患者會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這是NAFLD的嚴重階段,其主要特征是肝細胞損傷、肝炎和(或)纖維化。雖然中醫藥因其多靶點和多途徑的作用機制而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片仔癀在NASH中的治療效果尚未有明確結論。
于君教授團隊的研究通過小鼠實驗,評估了片仔癀在NASH防治中的作用及潛在機制,其研究結果顯示,片仔癀能有效預防由多種飲食[包括高脂高膽固醇飲食(HFHC)、膽堿缺乏的高脂飲食(CD-HFD)以及蛋氨酸膽堿缺乏飲食(MCD)]引起的NASH進展,同時顯著抑制肝損傷、肝臟甘油三酯聚集和脂質過氧化。從機制上講,小鼠實驗結果顯示片仔癀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恢復腸道屏障,改變腸道代謝物的功能,從而通過腸-肝軸緩解NASH的發生和進展。
《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脂肪肝發病率逐年升高,其中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經達到12.5%~35.4% ,平均每3個人里就有1人罹患脂肪肝。申萬宏源相關研究指出,隨著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流行,NAFLD已成為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第一大肝臟疾病。可以說,于君教授團隊開展的片仔癀防治脂肪肝研究為中國第一大肝病防治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實際上,片仔癀(600436)這些年在中藥二次開發方面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2024年年報中,公司指出圍繞片仔癀、復方片仔癀含片、茵膽平肝膠囊等系列優勢品種,公司系統開展藥理、藥效及臨床研究,以現代科學詮釋傳統中醫藥“異病同治”的科學內涵,為拓展已上市中成藥的臨床應用奠定基礎。2024年內,公司累計推進片仔癀及優勢中成藥品種二次開發臨床研究11項、藥理藥效毒理研究23項,完成“片仔癀用于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后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臨床研究”、“片仔癀多維藥效物質和分子機制研究”等項目18項。(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