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交易商協會發布公告稱,對6家主承銷商啟動自律調查。
交易商協會提到,監測到在廣發銀行2025—2026年度二級資本債券項目中,中國銀河證券、廣發證券、興業銀行、國泰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等6家主承銷商中標承銷費引發市場關注。
據廣發銀行供應商服務平臺信息,上述6家金融機構中標廣發銀行債券承銷服務,承銷服務費總額為人民幣63448元。采購結果詳情顯示,中國銀河證券和興業銀行中選含稅預估服務費僅有700元,最高者如中信建投,中選含稅預估服務費也不超過3.5萬元。
6月16日,廣發銀行發布采購公告,擬通過采購選定最高不超過6家中選供應商,由其為采購人提供2025—2026年二級資本債券承銷服務。要求2022年1月1日(含)至今,供應商具備普通金融債券或資本類債券(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或二級資本債券)類似項目的發行承銷案例,且每個案例須具備業績相關證明材料。此外,該采購項目不接受聯合體報價。
廣發銀行未公開披露2025—2026年度二級資本債券發行規模的有關計劃,不過可以以2024—2025年度的情況作為參考。廣發銀行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該行2024年共發行兩期二級資本債,合計規模為260億元。
招標結果在7月10日揭曉。據廣發銀行供應商服務平臺信息,通過競爭性磋商,中國銀河證券、廣發證券、興業銀行、國泰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6家中選。可以看出,除興業銀行為商業銀行外,其余5家均是大型券商。
6家大型金融機構通過角逐競得這一債券發行項目,但承銷服務費總額僅有63448元。換言之,6家券商平均獲得的債券承銷收入剛過1萬元。
據天眼查顯示,6家中選單位與中選含稅(均提供稅率6%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預估服務費分別為:中國銀河證券700元;廣發證券1050元;興業銀行700元;國泰海通證券4998元;中信建投證券35000元;中信證券21000元。
上述采購結果公告公示期3天,也就是到7月13日結束。不過,在采購結果塵埃落定之前,交易商協會出手了。
7月11日,交易商協會稱在監測中發現,這6家主承銷商中標承銷費引發市場關注。遂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對相關機構啟動自律調查。交易商協會稱,若相關方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違反自律規則的情況,將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自律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6月16日,即廣發銀行發布采購公告當日,為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自律管理,針對市場成員近期反映的低價承銷、低價包銷、拼盤投資、利益輸送等問題,交易商協會發布了《關于加強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承銷規范的通知》(中市協發〔2025〕114號)。
該通知中共有七條,第一條提到,發行人、承銷機構(包括主承銷商和承銷商)應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發行承銷,公平對待所有投資者,不得事先約定債券發行利率,不得以“返費”等手段扭曲市場價格,不得以代持、互持等方式謀取不正當利益。第三條提到,承銷機構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銷費率報價參與債券項目競標。發行人、承銷機構應按照商業約定履行付款義務,不應拒絕支付或拖欠費用。
從行業發展生態而言,最近兩年,由于股權融資業務不振,券商紛紛加大了對債券融資業務的關注,行業競爭隨之更加激烈。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90家券商合計承銷了24844只債券,總承銷金額為80435.08億元。而上年同期,91家券商合計承銷了18730只債券,總承銷金額為66518.02億元。從市場格局來看,強者恒強。債券承銷排行榜中,前十名悉數是大型券商。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海通、中金公司、華泰證券、中國銀河包攬了前六名,這六家券商合計占市場份額的比例高達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