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今日出席“債券通周年論壇2025”并發表主題演說。她回顧了“債券通”的矚目成就,并在此基礎上,詳細闡述了旨在深化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全力鞏固并提升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的三大核心策略,以把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機遇。
梁鳳儀首先肯定了“債券通”八年來的非凡發展。她特別指出,在過去一年,通過“債券通”持有的在岸債券在香港作為抵押品的應用場景顯著拓寬,已成功應用于互換通北向交易、離岸人民幣回購以及場外衍生品結算等業務。截至目前,香港場外結算公司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國債規模已達30億元人民幣。這些創新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國際投資者持有在岸債券的靈活性與資本效率,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資產的全球吸引力。
演說恰逢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一系列“債券通”優化擴容新措施。梁鳳儀對此表示歡迎,并指出新舉措將為市場注入強大動能。這些措施包括:將“南向通”的合資格投資者范圍,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至券商、保險公司、理財及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同時,優化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允許在回購期間進行債券的再質押(Rehypothecation)。這些都將便利境外投資者獲得更靈活的人民幣流動性支持,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深度與廣度。
梁鳳儀強調,當前全球宏觀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近期圍繞美元資產全球主導地位的討論再次升溫,促使全球投資者加速資產的重新配置以分散風險。這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提供了絕佳的戰略窗口期。她指出,發展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尤其是人民幣固收市場,是香港證監會今年的重中之重,香港必須抓住機遇,有所作為。
為此,香港證監會正朝著三個策略性方向全力推進工作:
第一,豐富產品供給,夯實一級市場基礎。近年來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增長迅猛,2024年發行總額已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未來,將繼續歡迎并鼓勵更多元化的發行主體,包括主權機構、國際組織、內地地方政府和優質企業來港發行“點心債”,利用當前香港離岸人民幣同業拆息較低的有利融資環境。同時,非常感謝國家財政部近年持續在港擴大國債發行規模與頻率,并期待未來能增加中長期國債的發行比重,以滿足國際投資者的長期配置需求,并進一步完善離岸人民幣的收益率曲線。此外,在股票方面,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港股通的技術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力爭近期公布實施細則,以期在“南下”資金的推動下,提升人民幣計價港股的交易規模。
第二,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激活市場潛力。市場流動性與產品的深度和廣度相輔相成。將大力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更多元的利率、外匯和信貸衍生產品,豐富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箱。梁鳳儀透露,香港的美元兌人民幣期貨交易尤為活躍,今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量達11.3萬張,是2023年日均水平的三倍。備受市場期待的國債期貨,香港證監會正與內地監管部門緊密合作,積極推進“最后一公里”的準備工作。同時,希望推動在香港建立商業化的離岸國債回購市場,以提升離岸國債的融資功能,促進二級市場交易,吸引更廣泛的投資者參與。
第三,優化金融基礎設施,保障市場穩健高效運行。香港證監會正積極研究建立和優化與離岸人民幣產品配套的金融基礎設施,包括前臺交易系統以及中后臺的結算和交收系統,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高效、透明的交易及融資平臺。同時,也著力增強不同金融市場基建之間的互聯互通。例如,港交所此前已與Omniclear(迅清結算)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探索擴大國債作為港交所不同產品合資格抵押品的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