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大成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其高管、擬任基金經理將共同出資不低于1000萬元認購大成洞察優勢混合,并承諾至少持有1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自購旗下基金產品。截至7月3日,2025年以來已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公告申購事項,從各家累計凈申購不同類型基金的金額來看,貨幣基金獲得凈申購的比重最高。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自購
7月4日,大成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其高管、擬任基金經理將共同出資不低于1000萬元認購“大成洞察優勢混合”,并承諾至少持有1年。7月1日,華商基金也宣布,將使用公司固有資金2000萬元認購旗下“華商致遠回報混合”,該基金為首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之一。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自購旗下產品,除了首批浮動費率基金普遍獲得各自公司自購外,也有一些其他類型的產品獲得對應機構的自購。從開展基金公司自購的產品類型來,權益類基金較多。
最近A股出現反彈行情,有觀點分析指出,基金公司自購行為增多或也表現出對中期行情看好。也有觀點認為,基金公司自購潮往往出現在市場的重要轉折點,大規模自購行為通常與市場下跌和階段性低位相關。
主要自購旗下貨幣基金
對于近期市場,長城基金高級宏觀策略研究員汪立表示,整體而言,長期資本入市以及賺錢效應帶動市場熱度,但結構性行情突出。
2025年以來,陸續已有百余家公募基金公司開展自購行為,貨幣基金是各家機構積極自購的重要品種。
Wind(萬得)統計顯示,2025年以來,已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開展過自購。截至7月3日,有的基金公司年內自購次數已接近200次,如中歐基金的區間申購次數已達到187次,泓德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申購次數分別達到176次、144次。全市場超過100次申購自家產品的基金公司有7家,超過50次申購自家產品的基金公司有20家。從區間凈申購情況來看,貨幣基金成為不少基金公司凈申購的主力產品。記者統計發現,出現貨幣基金被凈申購的基金公司中,凈申購的規模往往超過了該基金公司凈申購總規模的80%。
有分析指出,貨幣型基金成自購主力的更深層次原因,在于資產配置策略的結構性調整。隨著債券市場收益率持續下行,傳統固收產品吸引力減弱,而貨幣基金通過買入返售、同業存單等工具仍能維持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