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過半,國內房地產市場整體呈現平穩態勢。據中指研究院監測,在去年一攬子政策支持下,房地產市場延續修復態勢,止跌回穩取得一定成效。年初以來,市場恢復更多集中于核心城市,“好城市+好房子”表現出較強韌性,土地市場也有所恢復,但二季度以來市場邊際有所減弱。
千億銷售房企數減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前100位房企,共計銷售1.84萬億元,同比下降11.8%,降幅較1—5月擴大1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8.5%,較5月單月降幅擴大1.2個百分點。
根據房企銷售額排序,TOP10房企主要以央國企為主,其中,保利發展、綠城中國、中海地產為前三,分別銷售1452億元、1221億元、1201.4億元。位列第十的濱江集團銷售額為527.5億元。這也是唯一進入銷售額前十的民營房企。
今年上半年,銷售總額超千億房企共計4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家,百億房企46家,較去年同期增加2家。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為1.28萬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為6570.6萬平方米。
2025年上半年,包括保利發展、中海地產和綠城中國等20家代表房企,47.8%的銷售業績來源于二線城市,為主要業績貢獻來源,但同比下降6.8個百分點,一線城市銷售業績貢獻率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至40%,增速顯著。
另據克爾瑞數據,2025年6月,整體樓市延續企穩走勢,30個重點城市新房成交規模達1034萬平方米,上半年累計成交規模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二手房成交增長動能略有放緩,一線韌性相對較強,二三線分化加劇。
今年6月,TOP100房企實現單月銷售操盤金額3389.6億元,環比增長14.7%。近六成百強房企單月業績環比增長,其中28家企業單月業績環比增幅大于30%。
根據克爾瑞預判,7月新房成交絕對量或將延續低位波動,不過基于去年基數較低,同比降幅仍有進一步收窄的可能,延續弱復蘇走勢。城市間、項目間分化還將持續加劇。其中,核心一二線城市熱點恒熱是大概率事件,而三四線城市成交規模將延續筑底行情,多數城市已下挫至成交底部,市場熱度處于跌無可跌有價無市停滯狀態,整體樓市回暖仍有待核心一二線城市熱度傳導。
百強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33.3%
2025年上半年,核心城市優勢地塊競爭激烈,帶動300城土地出讓金明顯增長,但成交面積仍在縮量,5月以來溢價率出現回落。
根據中指研究院初步統計,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25日),300城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增幅超兩成,平均溢價率10.3%,較去年同期提升6.2個百分點。房企拿地進一步聚焦,TOP20城市出讓金占全國比重達66%。
土拍熱度方面,市場熱度主要集中于核心城市優質地塊,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地。共有15個城市宅地出讓金超百億元,而杭州、北京的出讓金均超千億元,其中,杭州憑借1160億元的出讓金,位居全國首位。相比去年全年1169億元,僅差了8.8億元。
上半年的土拍市場,核心城市優質地塊,高溢價出讓頻現,但這些核心城市的郊區地塊,以及大多數城市土拍,仍保持平淡。其中,房企對一線城市的拿地較為積極,這些城市的住宅用地推出、成交面積同比均增長,出讓金同比增幅達到47%。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受上年低基數、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供應增加等影響,TOP100企業拿地總額5065.5億元,同比增長33.3%,增幅較上月擴大4.5個百分點。
從參與企業來看,央國企是拿地的主力,地方國資占比持續下降。22城累計拿地金額中,央國企占比為58%,其中,北京、上海、廈門央國企拿地金額占比均超七成;地方國資占比14%,較2024年全年降低18個百分點。
拿地金額前十企業中,8家為央國企。其中,保利發展、綠城中國、中國金茂,分別以899億元、831億元和749億元的新增貨值,位列前三。但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資強度,如濱江集團拿地金額位居前十,邦泰集團、大華集團等也進入拿地金額前二十。
不過,5月以來,由于熱點城市核心地塊供應力度減弱,同時房企投資保持審慎態度,土地市場出現降溫。5月份,僅上海、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部分地塊房企參拍積極,其余地塊多底價成交,平均溢價率為6.7%。截至6月25日,300城宅地平均溢價率進一步降至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