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騎手驛站,黨員網約配送員向外賣行業黨委工作人員反饋發現的問題。
曹建雄攝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黨員網約配送員在送餐路上。
謝欣玲攝
江蘇省淮安市愛心網約車司機張貼“愛心送考”標識,在高考期間為考生提供愛心送考服務。
趙啟瑞攝(新華社發)
浙江省寧波舟山港,黨員貨車司機開展車輛檢修保養志愿服務。
白壁如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在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中,新就業群體不斷壯大,日益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中的黨員,不僅是萬千奮斗者中的一員,更是一面面流動旗幟,以平凡崗位上的非凡堅守踐行初心使命,以日常奔忙中的點滴奉獻詮釋“聽黨話、跟黨走”的錚錚誓言。
“七一”之際,本報記者走近新就業群體中的黨員,傾聽他們的故事。
——編 者
夏日的熱浪裹著城市。上海市奉賢區奉浦街道小區門口,外賣騎手盧紅剛結束一單配送。他摘下頭盔,額頭掛滿汗珠。
“陜西來的,干了8年,早把這當家了。”盧紅抹了把汗。8年風雨,他不僅送得準、送得快,更把心“送”進了社區。觸動他的是幾年前的一幕——黨員志愿者忙前忙后,汗流浹背也顧不上歇,“那身影,真讓人心里發燙!”
去年,盧紅成為奉浦街道黨工委培養發展的首名黨員騎手。新身份更要擔當。他翻著手機相冊,有“隨手拍”的樓道堆物隱患,有冒雨為孤寡老人送飯……“我是外地人,不是外人。黨員身份,就是咱新上海人的責任。”
“七一”之際,記者走近盧紅這樣一群特殊的黨員。他們是穿梭街巷的騎手,是手握方向盤的司機,是風雨無阻的快遞員。他們崗位平凡,卻用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車輪滾滾,腳步不停,他們的熱忱奉獻,正悄然融入城市的脈搏。
滾燙的初心,從未改變
新就業群體黨員來自五湖四海,經歷各異。但一顆向黨的心,是他們共同的圓點。
網約車司機原永輝的車里,“黨員司機”標牌格外醒目。
“2023年入的黨,50歲了,盼了半輩子。”原永輝感慨。
1973年出生的他,入黨初心源于讀書時課本里的英雄:劉胡蘭、黃繼光,尤其是雷鋒。“雷鋒也開過車!我開了30年,方向盤沒離手。雷鋒的故事教會我,黨員在平凡崗位上該咋干。”他語氣誠懇地說著,“從1995年摸方向盤開始,每進一家新公司,頭件事就問,咱這能入黨不?可惜那會兒都是小公司,連黨支部都沒有。”
沒條件入黨,不妨礙他照黨員樣子做。他琢磨出“三查三檢”(查車況、查路線、查情緒,檢儀容、檢用語、檢服務)工作法,熱情周到為乘客服務。有時也會遇到不講理的乘客,因導航延遲幾分鐘就惡語相向。“心里也窩火,但想想自己是按黨員標準要求自己的,深吸一口氣,還是耐心解釋,把委屈咽下去。”原永輝說。
2017年,他成為一名網約車司機,得知平臺有黨支部,第一時間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如今,他不僅是“黨員司機”,還是黨支部的入黨積極分子聯系人,經常利用跑車間隙,與其他司機交流心得,分享安全行車經驗。
臨近畢業季,中國農業大學的包裹收寄點一片忙碌。京東快遞員欒玉帥雙手翻飛,麻利地幫學生打包。趁著午飯間隙人少些,我們在樹蔭下聊起來。
“想入黨,家里影響大。”欒玉帥說起姥爺,“姥爺參加過抗美援朝,復員后管村里的果園。公家的果子,自己小孩兒也不給一個。雖然有點‘倔’,可村里人都服他。舅舅受他影響入了黨。家里就覺得,要當先進的人,最好的證明就是能入黨。”
“在你從事的快遞行業,黨員意味著什么?”
“我覺得,跟姥爺那會兒其實沒兩樣!甭管刮風下雨還是件兒堆成山,該送的都得送到。累點苦點不算事,最要緊的是手腳干凈、心也干凈,客戶的件兒,哪怕一箱牛奶、一袋水果,那都不能亂碰,得讓大伙信得過!”欒玉帥說。
午夜時分,記者才見到危險品貨車司機高寒。這是他難得的空閑時間。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全年無休,家里的大事小情常常缺席。家里孩子考試升學,他只能在千里之外的服務區通過視頻匆匆說句“加油”。
“照顧不了家,還總讓家里牽掛。我們這行總怕有個‘萬一’。”說起2021年參與一輛爆胎油罐車的搶險轉運,高寒心有余悸。
高風險,讓他對擔當的體會更深。而身邊老黨員的身影,讓他認準了方向。他講起在貴州貴陽油庫深夜排隊,有司機插隊吵架,是一名黨員站出來疏導現場秩序;還有一次貴陽下凍雨,加油站油品告急,不少司機怕路滑危險不敢去,也是一名黨員挺身而出……“黨員,就是守規矩、講奉獻、關鍵時刻敢頂上去的人!”
2023年,高寒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如今,他已是正式黨員。每天清晨穿上工裝,他都鄭重地把黨員徽章別在胸前,“就想讓大家知道,有急難險重的活,找我就行!”
平凡崗位,也能閃閃發光
黨員身份意味著責任。在新業態的毛細血管里,這些黨員將奉獻融入日常,在點滴服務、危急關頭和公益事業中,默默踐行著入黨誓詞,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
在北京西城區大柵欄的胡同里,記者總算“逮”住了順豐快遞員劉闊。他停好三輪車,捶了捶因長時間騎車而酸痛的腰,擰開瓶蓋大口喝著水。回程經過石頭胡同時,他走近一處破損的花池,掏出手機拍照。“石頭胡同81號花池壞啦,麻煩看看要不要修?”他麻利地聯系完社區,跨上車又出發了。
劉闊干快遞7年,入黨4年。送貨路線成了他的“責任區”,發現隱患、幫居民跑腿是常事。他和幾位空巢老人還有“窗簾約定”:老人早上拉開窗簾,他路過看見就安心;若窗簾緊閉,他立馬敲門。“這片兒我門兒清。順手幫點忙,不耽誤事。”劉闊憨厚地笑著,“服務群眾,不就是黨員該干的本分嘛。”
同樣認準這“本分”的,還有網約車司機宮海際。他的車外表普通,打開后備箱卻別有洞天:急救箱、應急保溫毯、反光背心、高頻哨子……他本人還掌握水域救援、繩索救援、心肺復蘇等技能。
2018年,宮海際加入滴滴,在黨支部帶領下,參加愛心送考、公益獻血。“我當過8年兵,身體還行,懂點急救,總想多干點。”得知平臺組建公益救援隊,他立刻報名。學的急救技能不久就用上了——乘客突發低血糖暈倒,他緊急處理送醫。“那次之后,就想當個‘全能選手’。”他陸續學了開救援艇、索降等。
“學這些,耽誤跑單吧?收入影響不小?”
“肯定有影響,有的課得一周甚至更久,學的時候就不出車了。”宮海際坦言,“可我就怕群眾需要時,自己明明在,卻幫不上忙。學得全點,能頂上的時候就多點。值!”
浙江杭州富陽區,午后陽光熱辣辣的。外賣騎手裘煉科兩手各提幾只包裝袋,沖出商場大門,朝電動車疾奔而去。
下午1點,手上的單送完,他匆匆扒口飯,就趕往富陽區網約配送員協會。作為區外賣騎手黨支部書記、網約配送員協會秘書長,他每天下午2點到4點,雷打不動在這里,有時組織黨支部學習,有時調解糾紛……
剛坐下,就有騎手進來,辦“小哥碼”、取免費體檢報告、咨詢孩子托管班……旁人都說他“吃虧”:耽誤接單影響收入啊!
“事兒總得有人干,不是我干就是別人干。”裘煉科很坦然,“我跑了7年外賣,兄弟們盼啥怕啥門兒清,也有點想法,覺得自己能做好。要有人‘吃虧’,那就我來吧。”
但一些變化讓他欣慰:原本覺得參與活動是“受約束”的流動黨員張相魏,現在搶著報名公益活動;熱心騎手季愛清去年成為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李傳良分擔了一些管理工作;最近黨支部又收到兩份入黨申請書……“你瞧,好像也沒那么‘吃虧’,對吧?”裘煉科疲憊的臉上露出笑容。
風里雨里,心有了“家”
新就業群體流動性強,沒有歸屬感曾是他們面臨的普遍難題。如今,各級黨組織的關心關愛,正為他們筑起溫暖的“家”,成為他們堅實的后盾和力量源泉。
駕駛長達10多米的集裝箱卡車,林元章向浙江寧波舟山港北侖第二集裝箱碼頭進發。開車時,神情專注。停車后,親切放松。
高中畢業后,林元章成為一名集卡司機。他很快適應了崗位,可常覺得自己學歷不高,工作普通,“別人問做啥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說”。
“可你現在很陽光很自信呀!”
“是啊,黨組織給了我‘家’的感覺。不知道咋辦時,有人領著。心里頭沒底時,有人托著。”林元章道出心聲。黨支部派黨員王慶做他師父。“師父也是高中學歷,從普通司機干成全國技術能手。他說,把簡單事做到極致,一樣能出彩!”
師父的話解開了他的心結。他苦練技術,模擬各種故障。黨支部支持他參加技能大賽,最終在第十二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奪得個人第二名。采訪時,他還興奮地亮出手機屏保——擔任杭州亞運會火炬手的照片。“這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沒有黨組織的關懷,哪來我的今天?”
赤水河岸,樹影婆娑,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瀘小麒”暖心驛站里傳來歡聲笑語。近看,屋里桌子上擺著蛋糕、西瓜、零食,10多名外賣騎手圍坐一圈。驛站負責人袁付冰熱情招呼著:“在街道黨工委支持下,我們每月都舉辦集體生日會,讓大家在這找到‘家’的感覺。”
袁付冰也曾是一線騎手,深知個中艱辛:“睜眼就是單量、超時、投訴,想當‘單王’就得玩命跑,誰顧得上過生日?”
2023年,在瀘州市非公經濟組織黨委幫助下,站點升級成暖心驛站。“從選址到裝修,再到功能區設計,黨組織給了實打實的支持,專人指導,還有經費。”袁付冰說。驛站除了辦公,還有休息室、充電角、健身區,免費提供水和藥品。“驛站是咱的根!兄弟們干得舒心,站點也紅火。”現在站點騎手超500人,訂單量和收入都漲了。
在成都東站新建的網約車司機之家,網約車司機張桂容剛停好車進來歇腳。空調涼氣驅散了暑熱,飲水機、微波爐、冰箱一應俱全。“看到咱的難處真被看見、被解決了,心里美滋滋的!”她笑著說。
以前,她和車隊常在成都東站接單,深受交通擁堵、無處落腳等問題困擾。“夏天舍不得開空調,只能找樹蔭躲著。蹲樹蔭下吃飯,毛毛蟲都能掉飯盒里。那份狼狽和無奈,想起來鼻子都發酸。”
為此,張桂容經常和支部黨員一起商討,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在成都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推動下,出行狀況得到優化,還建起了網約車司機之家。
如今,這里的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建起了一排用于辦理網約車駕駛員證、經營許可證的簡易柜臺。“不用專門跑政務服務中心,等單間隙就能辦證,方便多了!”張桂容說。
一路走訪,一路感動。他們身份普通,是城市毛細血管中的“騎手”“師傅”;他們信仰堅定,將黨員的責任融入每一次安全的抵達、每一份熱乎的餐食、每一次危急的援手;他們是被溫暖的那一個,也將這份光和熱傳遞給更多人。在“七一”之際,更在每一個尋常的日日夜夜里,他們用平凡的車輪與腳步,詮釋赤誠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