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基金行業頻繁出現基金經理變更的情況,其中包括一些“清倉式”卸任的現象。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淳厚、富榮、中信建投、國聯、國壽安保、富國等多家基金公司近期發生了基金經理變更。其中,多位基金經理卸任了全部產品,一些基金經理已是行業資深人士。
例如,富榮基金的宋芳從業年限長達近20年;淳厚基金的祁潔萍從業年限長達17年;中信建投基金的楊龍龍從業年限長達近10年;富國基金的于洋從業年限也長達十余年。
多位基金經理“清倉”
6月28日,富榮基金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宋芳因個人原因于6月26日離任,不再擔任富榮富開1-3年國開債純債和富榮富祥純債的基金經理。目前,宋芳已不再管理任何基金。
根據基金一季報,宋芳在此次變更前的職務是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基金經理,證券從業年限長達近20年,曾在多家券商和公募基金公司就職,2022年6月加入富榮基金。
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宋芳管理的富榮富祥純債A任職回報率為11.03%,富榮富開1-3年國開債純債A和富榮貨幣A的任職回報率分別為2.81%和3.11%。
對于小型公募富榮基金而言,固收類產品是其根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旗下公募管理規模為116.68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分別為44.77億元和55.49億元,合計占比高達85%以上。
接管富榮富祥純債和富榮貨幣的基金經理龔克寒,有著十多年固收類投資經驗。管理富榮富開1-3年國開債純債的孟飛,是公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從業年限長達17年。
同日,中信建投基金發布的基金經理變更公告顯示,楊龍龍因個人原因于6月26日離任,同一天卸任了4只基金的管理。資料顯示,楊龍龍于2015年加入中信建投基金,一直從事固收投資領域研究,算是中信建投基金自家培養出的基金經理。從過往業績來看,其管理的多只債券型基金業績可觀,有4只基金的任職回報率超過10%。
富國基金也于6月28日發布了基金經理變更公告,于洋因個人原因于6月27日離任,同一天卸任了2只基金的管理。對于洋而言,其是“二進宮”富國基金,如今又再次離任,且未轉任公司其他崗位。資料顯示,于洋是醫藥行業分析師出身,證券從業年限長達14年,2015年加入富國基金,2020年加入私募,2022年重返富國基金。
數據顯示,于洋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管理的醫藥主題基金收獲了超150%的任職回報,但再次回歸公募后,其管理的產品近三年多來未有此前的神奇業績。在其離任前的一個季度,相關基金重倉股包括家電、白酒、鋼鐵、互聯網行業等。
6月發生“清倉式”卸任的還有淳厚基金的祁潔萍、國聯基金的朱柏蓉、國壽安保基金的張標等。
根據淳厚基金6月14日公告,祁潔萍因個人原因離任,同時卸任了4只基金的管理,未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根據基金一季報,祁潔萍曾在公司身兼數職,不僅擔任基金經理,還擔任總經理助理、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監,證券從業年限長達17年。
關注整體投研實力
基金經理變更在公募行業較為常見,但近半個月變動尤為頻繁,其中“清倉式”卸任的現象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
Wind數據顯示,6月份已有超百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發生離任,離任后的基金由其他曾共同管理的基金經理或新任基金經理繼續管理。
某位公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基金經理離任主要與個人職業發展或業績考核有關,有些基金經理的產品業績太差因此觸發離職的條件,而另一些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則可能尋求更高平臺的發展機會。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可能會受到基金經理“清倉式”卸任的較大影響。不過,基金經理在卸任前通常會提前增聘其他基金經理進行管理,以此來緩解其卸任對基金的沖擊。
華南某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投資者需要警惕那些頻繁變更基金經理的產品,同時,也要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基金經理。投資者應關注基金公司整體投研實力,優先選擇投研體系完善、團隊穩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