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錦綸絲行業,浙江華鼎股份(601113.SH)的發展歷程是行業變遷的一個縮影。從傳統制造業的起步,到逐步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華鼎股份見證了錦綸絲行業從粗放式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過程。
鄭揚,華鼎股份董事兼母公司真愛集團總裁,是公司“二代接班人”團隊中的核心成員之一。這位“90后”年輕管理者有著獨特的個人經歷、成熟的投資理念以及對集團與子公司關系的深刻理解,為華鼎股份的加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近日,我們有幸對話鄭揚,聽他分享了關于企業、行業以及未來的深刻見解。
(華鼎股份董事、真愛集團總裁 鄭揚,公司供圖)
從金融到產業
鄭揚的個人成長之路
鄭揚職業生涯的每一步都走得比較平穩。從海外留學歸來,便進入了一家業內有名的風險投資機構。這段經歷,讓他掌握了資本市場的運行邏輯,同時也積累了一些實戰經驗。在真愛美家(003041.SZ)正式啟動上市計劃之時,他毅然回歸參與上市工作。
從那時起,他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企業管理。進入華鼎股份,則是鄭揚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重要決定。作為華鼎股份的董事,他不僅要關注集團層面的戰略布局,還需深入理解華鼎股份的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
在回憶起自己的成長歷程時,鄭揚總說他是運氣好,所有一路走來相對順利。對于這幾年兩家上市公司的成果,他認為這都得益于有相互扶持的好團隊,包括內部和外部的。隨著華鼎的新產能和智能工廠上線,公司產能將顯著提升。讓他更加堅信,當時的職業道路和家族企業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
經歷了從投資視角到家族產業管理者的轉變,鄭揚將華鼎看作真愛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動能,而保持動能的關鍵就是:不斷關注市場趨勢,不斷調整戰略適應市場和行業的變化,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市場拓展。
核心投資邏輯
深挖企業長期發展潛力
鄭揚的投資理念可以用“穩健與創新”來概括。他堅信,投資不僅是對項目的評估,更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判斷。在談到當時決意收購華鼎股份的想法時,鄭揚表示:“當時接手華鼎,一方面是因為真愛集團在亞特新材積累了經驗,對錦綸行業有信心;另一方面,通過與錦綸行業內的相關人員交流后,對行業前景和自身能力有了清晰的判斷。”他強調,雖然當時的華鼎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但他相信這些問題通過真愛集團的整合都可以逐步解決。他更看重的是華鼎的生產能力、行業地位及未來的發展潛力,而不是單純的資本運作。真愛集團不是簡單地把華鼎收下來,而是有一個內在的產業整合邏輯。
事實證明,華鼎股份在真愛集團的助力下得到了良好的發展。2024年,華鼎股份實現歸母凈利潤4.89億元,同比增加206.27%。對于華鼎的大逆轉,鄭揚表示:“現在來看,當時的決策沒有錯,華鼎的案例確實很成功。”
真愛集團賦能華鼎
通過文化融合統一步調
回顧真愛集團過去三十年的風雨兼程,一路上不斷的并購擴張讓集團版圖日益壯大。除了真愛美家和華鼎股份兩家A股上市公司,真愛集團還兼顧房地產、能源等輔助業務。
對于集團和子公司之間的關系,鄭揚認為,集團與上市公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相互賦能、相互支持的。集團應該為上市公司提供資源和平臺,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資金支持、資源整合、政策爭取等,幫助其發展壯大,而不是過度管控。上市公司需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但同時也要與集團的步調保持一致。這種關系既能保障上市公司的自主性,又能確保集團的戰略目標得以實現。
另外,保持集團和成員公司的戰略方向一致的前提,是企業文化和理念的融合。真愛集團采取扁平化管理,董事長鄭期中、鄭揚與職業經理人團隊的交流非常充分,大家經常坐下來,探討各種問題。“我們不怕有分歧,就怕不溝通。”鄭揚說道。從項目到決策,每一個環節都會植入真愛集團的文化和理念,他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強化。
深耕錦綸主業
以產品與市場鑄就核心競爭力
華鼎股份的發展圍繞著對錦綸絲制造的深耕。錦綸絲,作為紡織行業的重要基礎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低溫等性能,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紡和工業用途。然而,錦綸行業面臨著產品同質化、附加值低等問題。華鼎股份一直將目光聚焦于如何提升產品研發能力和生產效率,現已發展成中國錦綸產品品類最齊全的企業之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鄭揚表示:“華鼎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更貼近市場,有齊全的品類滿足客戶需求;二是智能工廠的柔性制造能力更強,華鼎能夠敏銳地捕捉市場需求,并靈活調整生產策略;三是我們的團隊具有韌性,面對壓力或變革時,能夠快速適應,恢復并持續成長;四是有充足的現金流,支撐華鼎‘錦綸絲全球第一’的愿景。”
對于錦綸行業的未來,鄭揚有著非常積極的態度。未來會堅定聚焦錦綸長絲主業,繼續深化功能性錦綸、再生錦綸等細分產品的開發,洞悉市場消費者需求,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向著“錦綸絲·全球第一”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