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東芯股份召開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公司高層就行業前景、未來盈利點、新品研發進展等內容與投資者展開交流。
據了解,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來,三星、SK海力士、美光、西部數據和鎧俠等五大NAND原廠紛紛采取減產措施,以應對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減產效應在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顯現,供應趨緊成為短期推動存儲芯片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之一。
長期來看,存儲芯片市場前景幾何?是投資者更為關注的話題。
對此,東芯股份董事長蔣學明在業績說明會上分析稱,當前全球存儲芯片市場仍由三星、SK海力士、美光、鎧俠等國際巨頭主導,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而國內廠商正通過差異化策略在利基型存儲市場實現突圍,通過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本地化技術服務等建立競爭優勢。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國內廠商正積極響應國產替代的需求,努力實現中國存儲芯片的自主研發。另外,隨著AI技術革命加速,存儲芯片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AI服務器對高帶寬內存(HBM)需求激增,推動DRAM產品結構向高端遷移;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系統存儲需求較傳統車型呈指數級增長;邊緣計算設備催生對中小容量、高可靠性存儲芯片的需求增長。
“未來,隨著全產業鏈技術的不斷突破與生態系統的構建完善,國內存儲產業正努力逐步從低端替代向高端引領進行轉變,國產存儲芯片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蔣學明認為。
市場規模方面,依據WSTS的2024年秋季預測,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6268.69億美元,同比增長19.0%,其中存儲芯片市場規模約為1670.53億美元,同比增長81%;預計未來市場將繼續呈增長態勢,預計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6971.84億美元,同比增長11.2%,預計2025年存儲芯片市場規模為1894.07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據披露,東芯股份是一家專注于中小容量存儲芯片獨立研發、設計與銷售的企業,也是目前中國內地少數能夠同時提供NAND Flash、NOR Flash、DRAM等存儲芯片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
此前財報顯示,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1億元,同比增加20.80%;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67億元,虧損收窄45.42%;2024年公司產品銷售數量與上年同期實現較大增長,且各季度營業收入均實現環比增長。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33.90%;同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924.18萬元,仍面臨一定的盈利壓力,主要原因包括研發費用增長、財務費用增長、對外投資等影響。
談及未來盈利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蔣學明向投資者闡述,公司以存儲為核心,同時在“存、算、聯”一體化領域進行技術創新,拓展行業應用范圍。在存儲芯片領域,公司通過制程推進,產品結構布局不斷完善,為網絡通信、監控安防、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應用領域提供多樣化的存儲產品解決方案,以期在利基型存儲板塊獲取更多市場份額。隨著海外廠商退出利基市場,公司在相關領域的市占率有望持續提升。
他同時指出,隨著AI技術革命加速,邊緣計算設備催生對中小容量、高可靠性存儲芯片的需求增長,有望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市場空間。在連接芯片領域,公司于2024年設立子公司億芯通感,開展Wi-Fi7無線通信芯片的研發設計。首款無線透傳芯片聚焦高帶寬、低時延場景,可滿足智能終端等領域對高速連接的需求,通過差異化創新為消費類企業客戶提供本土化的智能無線通信與感知的芯片及解決方案,目前項目進展順利。
在計算芯片領域,公司于2024年通過自有資金2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上海礪算,布局高性能GPU賽道。上海礪算堅持自研架構,產品可實現端、云、邊的主流圖形渲染和AI加速,對標主流GPU架構,與外部生態無縫兼容。其自主研發的首代圖形處理芯片G100基于自研架構,可支持主流3A游戲運行。截至一季報發布日已完成首次流片的晶圓加工并進入封裝測試及產品驗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