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固收+”基金迎來了新一輪發展高峰。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在該類產品上實現了規模的顯著增長,部分機構的“固收+”基金單季增量突破了百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相較于傳統純債產品,“固收+”基金既具備獲取彈性收益的潛力,又能在組合中發揮風險緩沖作用,正在成為當前復雜市場環境下攻守兼備的重要配置工具。
結構性行情下,“固收+”再成主角
在高波動的行情下,兼顧穩健收益與波動控制的資產配置方案正在重新成為市場的共識。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固收+”基金再度迎來規模擴張,多家基金公司在該品類上實現百億級增量。中歐基金、中銀基金、景順長城、永贏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位于規模增長前列,其中,中歐基金的“固收+”產品季度規模增量達到177億元,領跑市場。
近期,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等因素影響,全球股市進入震蕩節奏,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國聯基金分析稱,國新辦發布會介紹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為“固收+”基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具體來看,發布會中提到的降準降息等三類十項貨幣政策,幅度與方向符合市場預期,是對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適時降準降息”的回應。國聯基金表示,預計中長期債市收益率仍將維持波浪性下行趨勢,未來走向取決于中美貿易摩擦的緩解程度及其對出口的實際沖擊。
聯博基金亦分析指出,在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大背景下,債券利率水平整體呈現下行趨勢,票息保護有所減弱,政策、監管、基本面、機構行為等多因素互相牽制,2025年的債券市場波動明顯增加,單純依靠債券投資難以實現投資者的收益目標。
在這一環境下,“固收+”產品,尤其是低波型產品,以債券打底構建安全墊,股票增色力爭收益增強,有望改善投資者的整體風險收益體驗。聯博基金認為,短期來看,權益資產目前處于低估狀態,有不錯的潛在回報空間。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對A股市場的整體沖擊大部分已經體現,權益市場的資金供給和情緒變化整體已有所改善。
以長期穩健為目標,“固收+”進入策略升級期
隨著“固收+”產品從穩健配置工具向策略型產品演化,各家基金公司正圍繞產品結構和管理方法進行全面升級。低波動、因子增強、風險預算等關鍵詞,成為了新一代“固收+”策略的核心構件。
以聯博基金推出的首只“固收+”產品——聯博匯利債券基金為例,該基金采用“10:90”的股債配置框架,并結合量化基本面選股策略,產品初始定位即為“低波穩健”。聯博基金進一步指出,相較于傳統的“固收+”產品策略,他們更注重量化策略在組合風險管理上的應用,降低過多主觀決策帶來的影響,將風險預算的增減控制在整體組合風險之下,實現更有效的回撤控制。
華富基金的基金經理戴弘毅表示,今年以來,可轉債作為“固收+”產品的重要投資品種之一,得益于供需結構優化而整體表現較優。展望未來,戴弘毅也重點提到了“長期穩健”的投資目標。在整體資產配置方面,他將更注重策略化投資,如側重在宏觀對沖思路下的風險平價,以及多策略風險平價,追求低波動下的長期穩健回報。
在權益倉位的配置上,不同機構也展現出各自的偏好。聯博基金通過量化工具與基本面邏輯的結合判斷,高度分散化地尋找高質量企業,達成成長與價值的整體均衡。華富基金則將目光投向結構性機會,重點關注AI科技巨頭、新消費、價值紅利等主題領域。
“固收+”邁向多元化、精細化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市場結構復雜化、投資者對“持有體驗”要求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固收+”產品正逐步走向多元化、精細化發展。多家基金公司一致認為,未來的“固收+”不僅要解決收益與波動之間的平衡問題,還需要在策略、工具、管理流程等多個維度實現系統化精進。
聯博基金表示,“固收+”作為多資產產品的重要方向之一,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低利率環境下,債券類產品的收益空間有限,權益及其他多資產策略的重要性提升;另一方面,理財凈值化改革后,“固收+“成為了機構與個人資金穩健型需求的重要出口。
“從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固收+’產品首先策略上會更加精細化,包括根據不同的風險收益目標下的設計股債配置中樞的產品,策略上更加多元化,例如通過商品、海外資產帶來組合中資產更好的低相關甚至負相關效果,實現長期的穩定回報。”聯博基金指出。
中歐基金也指出,傳統“固收+”產品高度依賴基金經理的個人經驗和感性判斷,他們則希望通過工業化制造流程重構投資管理,解決基金業績持續性的問題,實現穩定交付和規模化運作。中歐多資產團隊將“固收+”產品按照嚴控回撤(5%權益中樞)、穩健投資(10%-20%權益中樞)、高彈性(30%權益下限)分為三大類,并在每一大類的風險收益特征下提供差異化策略產品,以滿足不同細分客戶對于不同策略偏好的需求。
排版:王璐璐???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