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密集出臺“10+8+3”金融增量政策,回應市場關切。
系列政策在我國外部經濟出現諸多新變化時組合推出,出手迅速果斷,政策力度大、覆蓋面廣,極具針對性、前瞻性,有力地提振了市場信心,穩定了社會預期。
總體來看,相關政策通過加碼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優化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監管制度,暢通金融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渠道等方式,立體式支持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這些增量政策有利于我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將從短期、中期、長期三個維度持續支撐經濟穩增長。
從短期看,增量政策有利于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貿。
上述金融增量政策,將進一步釋放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消費方面,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的及時出臺,有利于降低企業和居民的貸款成本,刺激消費需求。大幅調降公積金貸款利率的政策,有利于減輕居民購房壓力,穩定樓市預期,促進住房消費。投資方面,總量與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從“價”“量”等維度齊發力,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投資需求。比如,對中小企業而言,降準可提升市場流動性,緩解銀行惜貸問題,改善融資環境,從而激發投資活力。出口方面,即將制定實施的銀行業保險業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也將助力外貿企業穩定經營、拓展市場。
從中期看,增量政策將助力新質生產力成為經濟穩增長的新動力。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深度轉型調整期,一些傳統產業增速趨緩,要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速,勢必要進一步激活新興產業發展潛力,提升其對新發展階段經濟的牽引作用。在此次發布的金融增量政策中,“科技創新”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包括科技創新再貸款、科創債券、科技保險風險分擔等政策,一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持體系正逐步構建。這種“間接融資+直接融資+保險保障”的三維體系,不僅有利于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能夠通過風險共擔機制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熱情。可以預見,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科技創新將從“單點突破”轉向“生態繁榮”,新質生產力將驅動經濟穩健增長。
從長期看,金融長效機制的完善將為經濟穩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一系列長效機制的建立健全,將為宏觀經濟長期增長提供制度保障。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方面,“健全支持資本市場貨幣政策工具長效機制”“全力支持中央匯金公司發揮好類‘平準基金’作用”“近期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等重磅舉措,有利于穩預期并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增強其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性和長期性。此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即將推出的八項增量政策,亦從制度建設層面,助力穩樓市穩股市、支持小微企業及民營企業融資、護航外貿企業發展、促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這些長效機制的完善,將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總之,此次“一行一局一會”發布的增量政策“組合拳”,有“輕重緩急”,既以短期政策對沖外部沖擊,又以長效機制培育內生動力,展現出“問題導向”與“系統思維”的統一,彰顯了我國宏觀政策應對變局的韌性、決心、信心。筆者相信,隨著政策效能逐步釋放,我國經濟有望在“穩市場、穩預期”中夯實回升基礎,在“調結構、促轉型”中打開增長空間。正如吳清所言:“我們有靠譜的經濟發展、靠譜的宏觀政策、靠譜的制度保障,這在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為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注入更多的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