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工信部官網發布《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公告。公告中提到,會議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有關產品準入和軟件在線升級備案要求,聽取汽車生產企業落實情況及建議。
公告中提到,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據界面新聞了解,當日推進會中,有19家車企及華為參與,會議圍繞測試、宣傳、功能安全等維度提出多項要求。
具體內容包括:不允許未經審批的公開測試,如“千人團”、“萬人團”都要進行明確、充分驗證和公示,不能拿用戶去做測試;規范宣傳,不要擴大宣傳規范技術名詞,不能出現“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高階智駕”等名詞,要按照自動化分級標準,使用“(組合)輔助駕駛”一詞;降低頻繁OTA,做好版本的風險管理,驗證充分再上車。對頻繁OTA的企業要重點審查;禁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功能。會議還探討了是否能從技術層面限制駕駛員的脫離行為,比如利用人臉ID識別,禁止座椅調節和平躺。
上海車展即將在下周開幕,有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昨天會議之后,有車企已經通知,根據會議要求修改車展的宣傳文案和相關物料。
“《通知》是2月28日發布。3月29日小米安徽事故是‘藥引子’,政府開始用猛藥治理、嚴管高階智駕亂象。”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告訴界面新聞。
3月29日,一輛小米SU7轎車在安徽銅陵德上高速發生交通事故,三名大學生因此身亡。根據小米公布的信息,事故發生時為夜晚,車輛在事故前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
這起車禍是小米SU7上市一年以來最嚴重的車輛碰撞事故,也是國內輔助智能駕駛商用以來傷亡最嚴重的一起事故。事故背后,關于輔助智能駕駛系統安全性的問題,以及車企是否有過度宣傳輔助智能功能,導致消費者對智能駕駛功能預期過高,模糊了智駕能力邊界成為了最大爭議。
“我們這些寫代碼的從業者有時候反而更謹慎,很多普通消費者卻會過度相信這些智能駕駛功能。”有智能駕駛行業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如果車企銷售和消費者溝通不充分,就很容易讓消費者對于智能駕駛可以實現的功能有過高預期,導致出現在駕駛中分心、完全把操作權交給智駕系統等危險行為。
有從業者認為,本次規范的嚴厲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智駕平權的前提是安全。在智駕行業已經發展起來的當下,行業亟待相關部門和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去規范標準。在所有國家和地區,涉及汽車安全的標準一定是強制標準,這樣才真正能夠有所保障。”一位汽車行業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他表示,智能駕駛是與生命安全掛鉤的產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每天都有新技術誕生,不能把安全當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