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要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并舉穩住股市。此外,方案還強調,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首次在促消費文件中強調穩股市、穩樓市。
首先,穩股市就是穩企業、穩居民。長期來看,相比于海外發達經濟體,投資對我國GDP的貢獻明顯偏高,而我國金融市場以間接融資為主,這決定了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各部門杠桿率隨之上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截至2024年三季度,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為139.4%。企業部門高杠桿的特點對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趨勢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于穩定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而穩定股市有助于降低企業上市的難度,擴充我國一級市場融資的體量和效率,從而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融資途徑,以進一步穩定全社會杠桿率水平。這不僅有助于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
此外,近年來,我國股票市場的波動對居民財富和消費行為的影響正在加強。一方面,在“替代效應”作用下將發生居民財富的“搬家”,中國居民資產配置正逐步從房地產等實物資產轉向金融資產,股票在居民資產中的占比和影響變得更大;另一方面,過去幾年,在全球經濟放緩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這也使得以權益資產為代表的居民資產價格變動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更為顯著。當前有關部門已經釋放了明確的提升權益投資者獲得感的信號,預計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轉變,投資者配置權益資產實現資產增值的需求將會隨之大幅提升,居民投資收益提升、增量資金涌入資本市場以及股市長期健康發展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過程將更加暢通。股市的長期健康發展也有助于擴大居民收入來源,增強我國內需韌性。
其次,穩樓市就是防風險、強增長。在過去幾年中,房地產市場對于經濟的影響深遠。歷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兩會等重要會議,頻頻釋放了對于化解地產風險的關注,并已化成實際行動。過去兩年中,穩地產的政策相繼出臺,且未來仍有進一步加碼空間:一是一線城市限購等政策或將繼續放松;二是新增100萬套城中村改造或將加速落地;三是通過專項債加快落地收儲、收地,目前仍是地方政府掌握較大自主權。預計在政策持續作用之下,房價企穩的態勢有望從一線城市逐漸向低線城市擴散,房價下行對經濟的拖累也有望逐步收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CPI漲幅目標由3%下調至2%,釋放了政策對于穩住通脹的密切關注,而穩樓市也是穩通脹的重要抓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陳昌盛在國新辦吹風會提到:“宏觀調控重視資產價格,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總體要求,這是第一次”,“樓市股市是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房地產是老百姓資產最大的一部分。樓市股市穩住了,就可以釋放財富效應,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費,更好地促進物價溫和回升。”這些提法共同說明,止跌回穩指的主要就是推動房價止跌和溫和回升。
房地產是我國居民部門重要的資產組成,如果房價轉向企穩或溫和回升,居民部門對于資產負債表的擔憂將明顯緩解。而在過去幾年中,相關風險是拖累居民消費的最重要因素,我國社零增速也從2019年的8.0%下滑至2024年的3.5%。因此,如果政策發力推動房價企穩,我國消費增長動能可能會開始向疫情前的高增長水平回歸,對應地,我國經濟內生增長動能有望得到強化,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也將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