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兵布陣】
越南缺乏相關產業鏈的從業人員,導致產業鏈難以形成。
周家兵
面對全球經濟態勢,前十年投資越南的中國企業或從中國境內搬遷過去的企業,隨著中國境內的經濟穩中向好勢頭,網上有人說中資企業正在陸續撤離越南。尤其是電力需求量大的企業,隨著越南電荒而加快了撤離的節奏。真的如此嗎?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越南GDP年均增長率達8.02%,吸引外商投資2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創近5年來的最高紀錄。這個數據確實亮眼,尤其對于后疫情時代的東南亞國家而言。那么,越南的發展后勁如何,能否保持持續的增長率,越南國內即使給出了好的政策性支持和調整,但對于本國文化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覷。很多人會認為文化是“虛”的,而對于經營企業者而言,其體現在經營管理活動中會成為一個個具體的實際問題。而且很多是企業沒辦法通過制度建設、管理激勵和經營策略來解決的。這可能會給投資和經營者帶來困擾,隨著積累的時間和量能越來越大,投資信心就會被消磨掉。
越南的人力資源特性跟中國完全不同。一是他們更趨向所謂的自由,甚至散漫。很多人沒有完成工業化轉換和訓練,比如:在招聘時,約好面試時間,他們很少能準時到達。在企業人資專員致電給他時,他會說忘記了。讓他現在趕過來,通常他會拒絕。可過了一兩天后,他會主動電話給人資說,我現在有時間過去面試,可以嗎?如果你說明天上午,通常第二天上午他不會出現,他會在下午或再后延一天才來。這種情況,讓越南投資的企業人資部門,頭痛不已,只能在無奈中慢慢習慣。
筆者從事企業咨詢管理,有機會和一些在越南投資的中國企業管理者打交道。在一個越南HR群里,有HR感嘆,在越南搞招聘,能夠在“放鴿子”三次內,與應聘者見上面,說明這個人還算可以。這些應聘者太過于隨心所欲,讓人懷疑他們根本就沒有誠信和守約意識。還有HR感嘆,越南人把生活和工作區分得很清楚。這其實不一定是壞事,不過現實情況卻讓人頭痛不已。比如,作為生產制造類企業,訂單很難一年365天保持均衡平穩,生產旺季難免加班加點,淡季則會多休息。即使按照越南的法律支付加班費,這些越南員工通常也不加班。他們沒有攀比買房買車和內卷的社會風氣,他們追求快樂、瀟灑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浪漫。企業可以要求,他們可以不聽。企業只要稍微強調,他們立馬告到工會,工會介入后,大多數結果就是直接指揮員工罷工。凡此種種,讓已經投資越南的中國企業經營者們很是苦惱。還有一種情況,絕大多數越南員工不喜歡上夜班,給補貼都不行,可有些行業必須24小時連續生產,如注塑機、壓鑄機等之類的設備操作。個別省份的越南員工還喜歡怠工,甚至動不動就罷工。越南的工人整體受教育程度偏低,這需循序漸進提升,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
產業鏈的不完整導致連鎖問題。全球范圍內尋找像中國這樣完備的產業鏈,確實少有。這并不是說中國滿足所有產業鏈,或者說中國的產業鏈全覆蓋。而是相對而言,中國的產業鏈確實是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難以比擬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僅相當于中國一個省的越南,產業鏈不完備,完全可以理解。產業鏈的不完備,很多人單純以為是“物”的問題,筆者認為更多的是“人”的問題,具體到越南而言,主要是沒有相關產業鏈的從業人員,導致產業鏈難以形成。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除了搞活了經濟,還為國家培育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推行教育改革,高校擴招,形成了人才供給的結構性匹配。雖然有人對中國高校擴招帶來的負面影響多有微詞,但更多正面積極的影響必須被承認,而不能被磨滅。如今的越南,既要照顧眼前的利益,又要兼顧長遠的發展和持續增長,這是擺在越南當局面前如何能夠“留住外企”的重要一環。
如果越南的人力資源不能夠得到逐步提升和優化,繼續追求“加薪、福利和工會施壓”,隨著人力成本優勢的逐漸喪失,逃離越南的投資人,就不僅僅是中資企業了。
(作者系深圳東方華策企業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