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國債等債券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政策正式落地,債券市場迎來了首批附帶利息增值稅的債券。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以計劃發行規模統計,8月8日起發行的國債、地方債、金融債的規模超過2500億元。其中,2只續發行的國債規模超2000億元,但續發并不涉及稅收變動;新發行的債券規模近440億元。
受訪人士認為,新發國債等債券的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相關發行人的融資成本會有所上升。為了補償稅負,新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或將相應提升。
首批發行規模近440億元
8月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國債等債券利息收入增值稅政策的公告》(簡稱《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對在該日期之后(含當日)新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
2025年8月8日之前已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包含在2025年8月8日之后續發行的部分)的利息收入,繼續免征增值稅直至債券到期。
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以計劃發行規模統計,8月8日起發行的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合計有17只,合計發行規模為2519.23億元。
其中,820億元的30年期國債以及1260億元的7年期國債均為續發,不涉及稅收變動。河北和湖北兩地新發行9只地方債,合計發行規模為359.23億元。此外,平安證券、東方財富、華福證券、國元證券新發行6只金融債,合計發行規模為80億元。因此,8月8日起新發行的地方債、金融債合計規模為439.2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8月11日,2只合計計劃發行規模為800億元的國債將發行,成為首批利息納入征稅的國債。
作為首批附帶利息增值稅的債券,票面定價情況成為市場關注重點。Wind數據顯示,此次河北發行30年期地方債的票面利率最高達2.15%,明顯高于目前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1.917%;湖北發行7年期地方債的最高達1.79%,也高于目前7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1.6275%。
“本次新規恢復對國債、地方債和金融債利息收入增值稅征收政策,并采取新老劃斷方式,從成本效應看,短期內刺激存量國債、金融債等需求增加,對新發行相關債券需求構成影響,可能短期推升新債發行成本;同時,也會推動部分債市資金流入高評級的信用債及股權方面?!毙袠I資深分析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影響債券發行節奏
記者注意到,在債券利息收入稅收新規實施前夕,農發行和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密集發行金融債券。
8月5日,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的信息顯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擬于8月6日新發行6只金融債券。其中,農發行發行不超過150億元392天期利隨本清債券,以及60億元、50億元、160億元3年期、5年期、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券;進出口銀行于8月6日發行不超過10億元66個月固定利率附息債(票面利率1.6%),以及不超過80億元為期15個月固定利率附息債券。
此外,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東吳證券、光大證券等多家券商機構也在新規落地前夕,密集發行了固定利率附息金融債券。
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債券利息收入稅收政策對短期債券市場供需、市場價格將構成影響,國債、地方債和金融債發行節奏有望出現一定調整。但目前市場對優質資產的需求依然旺盛,政策調整對市場影響較為溫和。部分依賴金融債融資的中小銀行,面臨的發行成本上升影響較大。
國債、利率債和金融債恢復征收增值稅,一定程度上會提升新發行債券的長期持有成本,這將提升現有債券的配置需求。寧水資本表示,目前資產荒的整體格局沒有明顯改變,市場對債券的長期配置需求仍然較強,恢復增值稅對債券發行影響較為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恢復征收增值稅是針對新發行的債券利息收入,這將造成新老券利差擴大,形成不同的定價模式。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8月8日前發行的債券(包含續發)將可能成為稀缺的免稅資產,而新券由于需要繳納增值稅,為了補償稅負,票面利率需要相應提升。根據靜態表現測算,7年以上的國債新券收益率上行10—12個基點,7年以下國債新券上行8—9個基點,實際發行過程中新券票面利率可能還會上浮定價。
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在成熟市場,對債券利息征稅是普遍做法。在業內人士看來,恢復對國債等債券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稅,有助于建立一個更加規范、透明和市場化的債券市場環境。
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對債券利息征稅將促進債券市場價格合理定價,避免潛在資金空轉風險,讓資源合理配置,改善實體企業融資環境,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此外,在不增加實體經濟負擔情況下也有助于增加財政稅收。
“債市不僅體量大,更重要的是債市價格是實體經濟定價錨,而且債市與其他市場內在聯動性強,因此債市合理定價、健康發展對體系、資產投資和風險防范等具有重要意義?!毙袠I資深分析人士表示。
賀金龍指出,恢復對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利息征稅,將緩解財政收支壓力。2025年上半年全國稅收同比下降1.2%,而財政支出同比增長3.4%,財政平衡壓力持續加大。同時,恢復對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利息征稅,修正了稅制,強化了國債基準利率的定價功能。此外,在當前低利率,資金欠配的背景下,資金過度涌入利率債市場,將收益率壓到歷史低位,恢復征稅降低利率債相對收益,吸引長期資金向權益市場如高股息股、實體信貸等方向流動,符合“反資金空轉”的政策導向。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