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自去年10月正式啟動以來,截至今年6月末,已累計走訪超過9000萬戶小微經營主體,銀行對“推薦清單”內經營主體新增授信23.6萬億元,新發放貸款17.8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占比32.8%。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從供需兩端發力打通“中梗阻”,實現銀行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政策實效還進一步向協調解決企業經營實際困難、推動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引導行業良性競爭等方面“外溢”,而這些也將是未來推動機制常態化運行過程中可以研究保留的重要內容。
大小銀行相互補位
塑造更優服務生態
“我們跟企業之間的溝通渠道暢通了,銀行同業之間的溝通渠道也更暢通了,大家形成了互補合作的關系。”農業銀行東營分行行長肖月強對記者表示,現在協調機制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大家能夠湊在一起,跟企業協商,而且不同銀行有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優勢。
在外部沖擊影響加大的背景下,很多地區依托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服務更多外貿企業。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是我國重要的輪胎生產和出口基地,輪胎產值占全國的30%,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2661.8億元,進出口額787.4億元,外貿依存度高。華盛橡膠是當地的一家民營外貿企業,產品已銷往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集團總資產已超50億元。
作為一家典型的輪胎外貿企業,華盛橡膠的金融需求早已不限于融資支持,國際結算、匯率管理等都是其拓展業務過程中迫切需要的金融服務。更為多元的金融需求,為不同生態位的金融機構提供了共同機遇——廣饒農商行為華盛橡膠提供了1500萬元信用貸款,同時憑借決策鏈條短、靈活性強的優勢,提供高效資金清算支持;而農業銀行東營分行則發揮了數字化服務和全球化網絡方面的優勢,為華盛橡膠及關聯企業涉及66個國家4個幣種的跨境業務,提供了6436萬美元的國際結算服務,同時發揮總行專家團隊優勢,實時推送外匯資訊與避險策略,推薦最佳外匯買賣組合等。
“我們現在感觸特別深的是,同業不再是簡單的同質同類競爭關系,而是互相補位的關系。農商行可能在結算入賬效率上面有優勢,而我們在匯率避險包括產品組合方面有優勢,共同為企業服務,這是最好的合作關系。這也是更好發揮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作用。”肖月強稱。
服務觸角延伸
在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工作協調機制的過程中,對于把政策帶到金融消費者身邊,各地都有不同特色做法。在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建立了“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專屬服務熱線”,作為當地工作專班線上拓展服務覆蓋面的重要手段。
“設立專屬服務熱線的目的,是想通過線上電話與經營主體對接,因為現代人防詐騙意識比較強,可能會有一定抵觸情緒,會影響到走訪效率,這樣我們就和發改局聯合,由發改局牽頭對接移動公司,給我們的熱線配置了統一呼出標識:桓臺縣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專班。”桓臺金融監管支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桓臺金融監管支局建立了縣域銀行機構電話走訪輪值制度,自去年底開始運轉。根據各銀行反饋,這個服務熱線效果不錯,后續可以作為長期堅持的溝通手段,爭取最大限度發揮線上服務功能。隨著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深度溝通,當前熱線可以承接的功能已經從原本的融資對接,拓展到提供銀行端回訪、貸前交流等“一攬子”金融便利服務。“我們開始沒想到有這樣好的一個效果。”該負責人稱。
淄博金融監管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形成影響力之后,各個部門也會主動來尋求配合。淄博市級協調機制建立了“1個小微協調機制+N個行業主管部門”的協調模式,為三農、外貿、專精特新等重點領域市場主體提供更精準的服務。比如,會同農業農村部門開展“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精準對接走訪”,推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示范社、養殖大戶等名單,借助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對清單內主體全面對接。又如,沂源金融監管支局聯合商務部門通過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介出口信保國家全額補貼普惠政策,每家企業保額最高賠償可達15萬美元,而保費對企業全免,大量小微外貿企業受益。“由于N個行業主管部門的重點關注群體與小微主體高度重合,各部門與金融行業聯動推進,反過來極大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成效。”該負責人稱。
推動地方改善營商環境
各地在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過程中,大多同步建立了諸如山東省“聯合會診”的問題反饋解決機制。即對于那些進入到工作專班“推薦清單”而未獲得授信的企業,政府部門聯合推動分析、解決問題。
“我們的理念也是通過線上平臺對接方式,給企業提供填報融資需求入口,同時為銀行提供獲客渠道,這樣銀行和企業就能通過線上平臺連接起來。”參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政策制定的有關人員告訴記者,“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對接,平臺充分發揮了廣泛協調政府相關部門的作用,有力協同各部門幫助企業解決具體經營及信用修復問題,這也是協調機制‘協調’作用的生動體現。”
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幫助銀行更好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識別企業風險,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協調機制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后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幫助企業獲得貸款。所以協調機制不只是承擔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作用,在金融端實現了“金融服務萬事皆可協調”,最后還在企業端帶動了整個基層政府部門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極大改善當地營商環境。記者了解到,目前有關部門仍在研究相關措施,將當前實踐中的有益做法常態化地融入到未來的融資撮合對接及綜合金融服務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