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鹽化工(600328)是國內純堿、氯堿行業巨頭,公司參股子公司中鹽堿業以68.0866億元取得天然堿采礦權以來持續獲市場關注。
8月5日晚,公司發布對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回復,進一步披露本次交易細節,回應市場關切。公司在行業低谷期逆勢加大投入,布局天然堿的決心和戰略規劃落地,持續聚焦主責主業,保持戰略定力。純堿較低迷的行情也讓本次礦權投資具備更低的成本,將有力提升公司純堿產業核心競爭力,在“反內卷”的政策支持下率先破局,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行業格局演變,持續鞏固成本優勢
根據問詢函回復,在純堿價格下降趨勢的背景下,公司通過本次交易投資天然堿項目、擴大純堿產能,是基于行業周期性所做的長遠布局。
純堿是當前“內卷”最嚴重的產業之一。西部證券8月2日研報指出,行業競爭激烈,各企業提高開工率以降低成本,導致庫存高位,陷入價格持續下探的“內卷”境地。參考百川盈孚的理論日度毛利數據,目前合成堿法(包括聯堿法與氨堿法)純堿均已虧損,兩者合計產能在行業中約占到82%比例。
產能集中化與工藝革新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特征,頭部企業提高市占率、天然堿法逐步取代合成堿法,成為推動產業升級擺脫“內卷”的關鍵。根據國家政策,新增化學合成堿產能受到嚴格限制,而新增天然堿產能則不受限制。
2025年一季度,SW純堿板塊過半上市公司虧損,而中鹽化工一季報、半年報均盈利,這得益于公司現有合成堿領先的成本優勢。公司居安思危,加碼天然堿資源完善產業布局,推動行業“反內卷”。借鑒海外經驗,美國在發現天然堿礦并投產后,數年之內,美國市場的合成堿產能陸續退出市場。
在我國多種純堿技術路線共存的現狀下,天然堿將長期享有相對高收益回報。天然堿法直接溶采礦物,可減少能源消耗,順應“雙碳”目標政策要求;節省原鹽、石灰石、合成氨等外購成本。天然堿法完全成本僅800元/噸至900元/噸,平均而言,天然堿噸堿生產成本比合成堿低約500元至800元。
公司本次獲得的天然堿采礦權估值方法選用收益法,估值金額為70.17億元。估值報告顯示,2025年1月至6月純堿均價為1369.04元/噸,收益法預測中項目投產初期純堿價格為1250元/噸,5年后平穩漲至1321元/噸。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結合純堿行業歷史長周期平均價格情況、純堿市場需求隨經濟持續增長、天然堿導致純堿行業格局變化等因素分析,本次估值收益法中純堿預測價格具備合理性。
周密籌劃融資事項,保持穩健現金流水平
問詢函指出,估值報告顯示,后續天然堿項目投資金額較大,未來3年(建設期內)預計投資金額超過150億元。公司在回復中對資金來源進行了詳細披露。
截至今年7月末,公司可用貨幣資金余額及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合計47億元,計劃以25億元用于天然堿項目投資,并擬通過本次控股合并中鹽堿業,向銀行申請20億元并購貸款。
同時,公司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獲得股權融資資金。參照同步披露的簽署合資協議公告,山東海化、內蒙古蒙鹽鹽業集團分別擬對中鹽堿業增資不超過23.2億元、8億元。
公司表示,為保證項目前期采礦權競拍價款支付、溶采試驗投入等資金需要,公司擬于本次交易完成后增加中鹽堿業注冊資本至80億元。前述資金來源足以覆蓋本次天然堿采礦權68.09億元價款支付及項目前期投入資金。
對于后續建設資金,公司基于與國有銀行及主要頭部股份制銀行的戰略合作,已啟動天然堿項目后續固定資產投資的專項融資工作。目前,主要合作銀行正牽頭組建銀團,為公司或標的公司提供項目貸款,該貸款將專項用于本項目建設。
公司將現金流和流動性風險管理置于首位,相關投資對于公司現金流和流動性產生影響,問詢函回復中也做了說明。
結合歷史數據及行業判斷,純堿價格不存在長期持續下滑的基礎,隨著落后產能的退出,純堿價格預計向歷史均值水平回歸,公司未來長期現金流將優于現狀。同時,公司將維持穩健的現金余額和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加強客戶信用管理和收款流程,優化庫存水平,加速營運資本周轉,確保滿足短期運營和償債需求。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保持在29.67%的行業較低水平,且連續五年穩定維持在50%以下的低負債區間。公司2025年7月末逾47億元資金儲備(含銀行承兌匯票)構筑了堅實的安全邊際,為天然堿項目投資、核心技術升級提供了充沛的流動性保障。
把握機遇逆勢投資,構建更強產業鏈體系
實際上,投資天然堿業務系中鹽堿業、中鹽化工、中鹽集團的重大戰略,并非基于短期市場情況考量。
天然堿法具有成本優勢及環保優勢,長期來看,將替代一部分高成本的化學合成堿項目。中鹽堿業不投資本次天然堿項目,亦會存在其他市場主體進行投資,屆時產能釋放后中鹽化工的發展空間將受到擠壓。因此,本次天然堿投資對中鹽化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是保障中鹽化工長期立足純堿市場、提升持續經營能力的重要舉措。
當前公司具備390萬噸純堿產能,位列行業第三,到2028年500萬噸天然堿項目投產后,公司有望實現890萬噸的總產能,居行業頭部地位。今年7月15日,華泰證券研報指出,伴隨天然堿礦開發進度逐步推進,公司在純堿領域的規模優勢和成本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增強。華泰證券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為2.8億/5.1億/8億元,目標價8.96元(前值為8.4元),維持“增持”評級。
另一方面,當前純堿市場行情已在礦權成交價格中反應。本次天然堿采礦權競拍系在純堿行情較為低迷的情況下進行。如在純堿價格高漲的情況下進行,受市場情緒及市場參與者預期影響,成交價格可能更高,在下行期逆勢投資體現了公司把握行業機遇的前瞻發展格局。
純堿作為基礎性化工產品,下游應用領域廣泛,關系國民經濟基礎產業鏈安全。2025年正處于產能結構性調整與綠色轉型的關鍵階段,行業供需格局加速演變。傳統行業(房地產、建筑、汽車、日化)以及新興領域(光伏、新能源汽車)共同驅動下,2024年我國純堿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分別大幅增長17.05%和19.24%。因此,公司在行業內的發展空間廣闊,通過本次交易控股中鹽堿業并投資天然堿項目,做強、做優、做大純堿產業,符合公司發展戰略。
中鹽化工以建設世界一流化工企業為目標,遵循“鹽為基礎、突出主業、強鏈延鏈、綠色發展”的發展思路,以做強、做優、做大兩堿、兩鈉、兩樹脂為發展方向,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