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國內連鎖體檢龍頭愛康國賓陷入一場“十年體檢未預警腎癌”的爭議。7月底,愛康國賓召開媒體說明會,其董事長張黎剛的一句“別指望幾百塊的體檢查出所有病”再將公司甚至連鎖體檢行業推上風口浪尖。
實際上,這也并非首次由業內言論而引發的關于體檢有效性、性價比的爭議。2024年年初,同業公司瑞慈醫療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方宜新同樣“大膽開麥”稱“1000塊錢做不了有效體檢”。
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究竟如何做才是有效體檢”。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無法從套餐價格上簡單判斷一次體檢有沒有用。體檢并非項目越多、價格越貴越好,而是要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建議下有針對性地選擇體檢項目,同時檢后持續關注體檢指標。
體檢方案現狀:套餐多價差大
當下,國內體檢行業參與者主要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體檢中心,以及以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為代表的連鎖體檢機構。各家提供的體檢套餐和各種加項可謂紛繁復雜,價格上也存在不小差異。
據中國誠信和沙利文2022年發布的《中國綜合健康管理服務產業趨勢洞察白皮書》,基層醫療機構多提供1000元以下的基礎體檢服務;二級、三級醫院體檢客單價在1000元/次至2000元/次;而頭部三甲醫院客單價大多處于5000元/次至8000元/次。連鎖體檢機構也提供數百元至幾千元、上萬元不等的體檢套餐。但其約80%客群主要為團檢客戶,擁有較大折扣率,因而平均體檢服務單價在500元/次至600元/次。
界面新聞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私立醫療機構上海百匯醫院和愛康國賓的女性個檢為例查詢,中山醫院官網顯示,其提供基礎、精選、高端三種套餐,價格分別為4500元、7500元、12000元,分別覆蓋46個、53個、65個項目。百匯醫院同樣提供安享、經典、經典Plus等多種套餐,價格在4800元至上萬元不等,覆蓋約55至70個項目。愛康國賓套餐則按年齡劃分,如針對30歲至40歲女性提供無憂、高端、高端深度等多種套餐,價格分別為946元、1379元、1549元,體檢項目分別為27項、30項、34項。
三家機構在項目描述上略有差別,無法簡單直接比較。但以基礎(價格最低的)套餐為例,其均包含身高體重、內科外科、眼耳鼻喉等體格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等常規檢查、肝腎功能等生化檢查;心電圖、超聲等輔助檢查。
另外,中山醫院的基礎套餐還包括心肌損傷檢測、睡眠panel、電解質檢測等。愛康國賓加入了自家的AI特色項目,如視網膜影像慢病評估。百匯醫院的基礎套餐還包括人體成分分析/自主神經反射檢測等,同時其所有套餐均包括個人健康史回顧,即由醫生了解完詳細病史后,如認為有其他必要檢查也會向患者提出專業建議及指導。
左:界面新聞截自中山醫院官網基本套餐項目;右:界面新聞截自愛康國賓女士體檢套餐頁面
在大趨勢上,醫療機構體檢的價格高于連鎖體檢機構。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村夫日記)創始人趙衡向界面新聞分析,醫院體檢項目一般比連鎖體檢機構更多。另外,體檢機構的人員成本較低,設備也可能是融資租賃而來,成本也低于醫院采購。
不過,體檢項目并非隨意設置。2023年,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發布《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2022)》(下稱“《專家共識》”)。其中提到,體檢項目采用“1+X”的設計框架。“1”為基本項目,是建立個人健康管理檔案、形成體檢報告的必須和基礎項目;“X”則為專項項目,是選擇性展開、主要針對不同慢病風險個體進行篩查的項目。
界面新聞注意到,前述《專家共識》稱專項項目下特別推薦開展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惡性腫瘤相關的風險篩查項目。且各種專項體檢的目標人群也不相同,應根據受檢者的性別、生活及飲食習慣、家族史等疾病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層管理和實施。
換而言之,不同人需要做的體檢項目也有所區別。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無法從套餐價格上簡單判斷一次體檢有沒有用,而是需要同樣關注檢前和檢后環節,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建議下有針對性地選擇體檢項目、檢查方式和頻率,并持續關注體檢指標,才能“有效體檢”。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一些體檢套餐中肺部檢查采用的是價格和早期肺癌檢出率相對低的胸部X光片。而對于40歲以上或有吸煙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則建議采用檢出率更高、價格也相對貴的低劑量螺旋CT做篩查。
有效體檢得個性化做項目
但要做到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體檢并不容易。
本次客訴事件中的張女士近10年在愛康國賓的體檢均為北京律協提供的福利基礎套餐。7月31日,她告訴《財經》,不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體檢套餐,體檢門店告訴她是1000元左右的套餐,其中包含腫瘤12項篩查。
這實際上是大部分人體檢的常態。
一方面,作為支付方,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團檢包含哪些套餐、項目。華南一家三甲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欣(化名)向界面新聞介紹,購買團險的流程通常是企業根據年度預算選定項目,而后通過招投標來確定執行方。“相當于公司是甲方,我們(醫院體檢中心/機構)是乙方,醫療機構在其中的自主權沒這么大?!?/p>
百匯醫院內科及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鄔亦華醫生同樣告訴界面新聞,其會向企業客戶提供上一年消除隱私信息的員工整體情況報告,或基于不同行業整體情況提出建議,再由企業基于自身情況來決定體檢項目。
另外,王欣還向界面新聞提到,一些單位會以40歲為界,區分出兩種套餐,加上性別即共有4個套餐。而更多單位僅選擇男女兩個套餐。界面新聞注意到,40歲以上是前述《專家共識》中多個專項體檢項目的目標人群。
界面新聞截自《專家共識》
而另一方面,因為團檢通常為企業福利,不需要員工自己出錢,有體檢中心醫生告訴界面新聞,不少受檢者的心理便是“單位叫我檢什么我就檢什么”。王欣也表示,其體檢中心設置了4名醫生做檢前咨詢,但來咨詢的受檢者不多,大多數人就是按照單位套餐來做。
但當下套餐中的項目并非都適合一般人群。例如,前述三家機構套餐中都有甲狀腺超聲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等項目。
界面新聞注意到,2023年發布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第二版)》顯示,不建議在非高危的普通人群中進行超聲篩查甲狀腺結節。需要篩查甲狀腺癌的情況則包括童年時期頭頸部放射線暴露、全身放射治療史、一級親屬甲狀腺癌家族史,以及有甲狀腺癌相關的遺傳綜合征家族史或個人史四類。
同時,以本次愛康國賓客訴事件中“CEA(癌胚抗原測定)”為代表的腫瘤標志物檢查同樣受到質疑。愛康國賓回應癌胚抗原測定與腎細胞癌的關系時稱,據2022版《腎細胞癌診療指南》,目前尚無公認用于腎細胞癌早期輔助診斷的血清腫瘤標志物。也就是癌胚抗原測定結果與評估腎細胞癌風險無關。
據財新網,海外醫療機構盛諾一家高級醫學顧問莊時利和表示,有些體檢中腫瘤標志物檢測數量最多達十幾項,很多人將其作為很敏感的癌癥指標,但實際上其對發現早期癌癥意義有限。
他提到,癌胚抗原的局限性包括特異性不足和敏感性有限,如在某些良性疾病或吸煙者體內也可能出現輕度上高;另外并非所有腫瘤都會引起該指標顯著變化,尤其在早期或某些類型的惡性腫瘤中。其意義更在于為腫瘤患者復查。
界面新聞也注意到,前述《專家共識》中,僅有肝癌和前列腺癌專項篩查的優先推薦檢查內容中包括腫瘤標志物。該共識的優先推薦指臨床認可度高、對專項疾病項目檢查性能優異、人群依從性高且便于開展的項目。
界面新聞截自《專家共識》
對此,王欣告訴界面新聞,根據指南,健康人每年體檢都做甲狀腺超聲檢查確實不太合理。腫瘤標志物基本上也是每個單位團檢都會設置的必選項,但其實大多數人做這些檢查的作用不大。
趙衡告訴界面新聞,前述情況實際上是中國特有的體檢模式。國外的一般做法則是由家庭醫生根據受檢者的情況確定每年需要做哪些體檢。
不過當下,國家也在從流程上推進個性化體檢。據前述《專家共識》,基本體檢項目中位于首位的一項是健康體檢自測問卷,主要內容是個人基本信息、健康狀況及家族史、生活方式信息、運動情況調查、心理及精神壓力。
界面新聞注意到,《專家共識》提到,健康體檢自測問卷獲取的健康信息數據與體檢檢查中的數據信息同等重要,是形成體檢報告核心要素的重要內容、選擇專項體檢項目的重要依據,以及開展檢后健康評估與開展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的重要信息。
王欣告訴界面新聞,其所在省份已將檢前問卷完成率納入體檢中心質控考核指標。不過因為嫌麻煩、擔心泄露隱私,完成問卷的受檢者不多,回答也比較隨意。因而她也呼吁受檢者認真完成問卷。“如果我們都不知道受檢者既往任何一點信息,是沒辦法判斷哪些項目檢、哪些不檢的?!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