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提振消費,無疑是今年銀行業的重點工作,消費貸款則成為各家機構發力的重點。
7月31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消費貸業務的激烈競爭下,部分銀行瞄準“房抵類”貸款發力,主打消費、經營用途自選,部分產品額度上限可達千萬元。與此同時,許多銀行純信用類消費貸款額度也較年初明顯提升。不過,以上產品均對申請人資質設置較高門檻。
受訪專家指出,消費貸業務快速發展符合提振消費的宏觀政策導向。未來,在擴大信貸支持的基礎上,銀行應進一步聚焦民生消費、新型消費、場景消費、以舊換新等重點領域。
“房抵貸”最高額度超千萬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發布以來,消費貸業務進一步規范和升級。近日,記者梳理多家銀行貸款產品發現,部分銀行開始在房抵類貸款上發力,消費貸額度上限再創新高。
在工商銀行APP展示的消費貸中,一款名為“房抵組合貸”(下稱“房抵貸”)的產品十分吸睛。產品介紹顯示,這款以房產抵押為擔保方式的貸款可以申請為消費貸或經營貸,額度上限最高可達1200萬元。而在還款期限上,消費貸和經營貸最長可分別貸7年、10年。可以說,在額度和貸款用途上都給予了消費者更大的選擇空間。
不過,與千萬級額度相對應的是較為嚴格的資質審核。7月31日,記者致電多地工商銀行網點了解到,目前以消費為用途的房抵貸并未在全國普遍適用。據了解,上海、江蘇等部分地區僅能以經營貸方式申請該產品。“我們目前只做經營貸,不僅需要房產抵押,還需申請人持有營業執照滿一年。”無錫某網點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安徽某支行貸款經理則表示,用于消費和經營途徑的房抵貸,額度均需根據抵押物價值計算,約為抵押物價值的70%,利率都是3.1%。二者區別在于還款方式不同,經營貸可以先息后本,消費貸則是類似房貸還款的等額本息。
無獨有偶,農行的“房抵e貸”同樣給出了“消費經營按需選擇”、年化利率(單利)最低3%的優惠,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元,產品最長期限為120個月。
此外,記者注意到,純信用類消費貸款額度也普遍較年初上浮。此前,該類產品多以30萬元至50萬元為額度上限,而記者查詢當前各銀行APP發現,不少機構的信用類消費貸款額度上限達到100萬元至200萬元區間。
避免內卷,守牢底線
復旦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復旦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石爍指出,在監管機構及時叫停此前的惡性利率競爭后,銀行轉而開始競爭消費貸的額度和期限,優惠力度基本都達到政策允許范圍內的上限。
“消費貸競爭讓銀行更加重視房抵貸的‘引流獲客’效應。千萬額度、超低利率的宣傳對優質資產客戶群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石爍指出,“當然在實踐中,真正能夠通過資質審核、獲得千萬級房抵貸的客戶是鳳毛麟角,因為大額貸款往往對申請人工作單位、資產負債情況、收入來源、還款能力等方面均有更嚴格的要求和限制。但是,銀行也可以借機向優質客戶推銷其他消費貸產品,從而提升業務轉化率,改善客戶黏性。”
202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強化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個人消費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工作。
“近期部分銀行消費貸再升級,表明相關機構對政策導向積極響應,但也需要關注消費貸對應的場景、資金流向以及借款人資質,在流程中做好具體額度、期限的風控工作。”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
蘇筱芮指出,大額消費貸須抵押,表明其仍需借助抵押這種方式來實現風控,與消費貸的自然人資質審核、授信風控相比,抵押類消費貸的審核與授信,則與抵押物質量、評估價格等高度掛鉤。整體而言,在抵押物價格、質量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風險可控,消費者需要量力而行,評估自身究竟是否需要大額消費貸,即使有抵押物,也應當在自身的收入能力范圍內,不過度透支與借貸。
“銀行應利用大數據和信用調查,詳盡刻畫客戶真實償債能力,避免過度授信,降低壞賬風險。還應規范客戶的資金用途,避免消費貸被挪用到償還房貸、投資股市、網貸置換等違規領域。”石爍建議道,“最根本的還是應該用好利率工具,確保授信利率適配客戶的真實風險溢價,由此才能避免消費貸內卷,維護可持續的金融市場環境。”
持續創新,助力消費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指出,下半年,隨著財政和貨幣資源的逐步下放投入,通過增加居民收入和減少重點行業政策壁壘,加快落實“兩重”“兩新”政策,積極拓展和提振國內服務消費,包括旅游、電信、醫療、養老等各個方面,各地將擴大服務消費領域供給能力,推動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提振內需,支撐經濟增長。
各項政策出臺也為銀行助力消費提供了基本的創新思路。石爍指出,未來在擴大信貸支持的基礎上,銀行應進一步聚焦民生消費、新型消費、場景消費、以舊換新等重點領域。
“在民生消費上,增加對批發零售、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領域信貸投放。在新型消費上,探索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定制消費等新型消費的有效渠道和方式。”石爍指出,“在場景消費上,聚焦‘食、住、行、游、購、娛、醫’等重點消費場景,有效提升各類支付方式的兼容性,持續提升適老化支付服務水平,優化重點領域外卡受理環境。鼓勵試點地區在消費領域積極穩妥推行數字人民幣。在以舊換新上,加大對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煥新’、生活必需品保供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