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恒生銀行、匯豐控股股價大跌。
近期,港股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5年中期業績,創新藥、教育、金融等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明顯。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已有超60家港股上市公司發布了中期業績,其中,香港寬頻、宇華教育等公司中期業績同比翻倍,藥明康德、IMAX CHINA、華能國際電力股份等業績大增。
中信證券7月30日發布研報稱,按當前已有盈利預期的公司測算,2025年中期恒生指數整體營收同比增速較去年同期顯著抬升,但盈利增速或溫和放緩。部分細分行業呈現信心增強趨勢,如新消費、科技與醫藥板塊,業績高增或大幅好轉預期下,財報披露前的盈利預期仍在上修。
香港寬頻等業績翻倍
從業績變動幅度來看,香港寬頻、宇華教育等公司中期業績同比翻倍,藥明康德、IMAX CHINA、華能國際電力股份等業績大增。
其中,香港寬頻的業績增速最高,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顯示,股東應占溢利達1.08億港元,同比增加6911.73%。公司表示,業績提升主要得益于提升營運效率以降低營運支出,以及融資成本減少。
宇華教育此前發布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告,公司收入約12.78億元,同比增長7.2%;毛利約5.98億元,同比增長50.5%;經調整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純利4.35億元,同比增長108.7%。公司表示,收入增長主要因招生人數增加,而成本管理優化推動了利潤提升。
藥明康德等中期業績實現大增。藥明康德發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207.99億元,同比增長20.6%;母公司持有者應占凈溢利82.87億元,同比增長95.5%。
信達證券7月29日發布的研報指出,從2024年生物安全法案到2025年中美關稅沖突,市場對于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已經充分演繹,2025年上半年藥明康德來自美國客戶的業務增速依然強勁,再次打消市場疑慮,全球化趨勢難以抵擋,公司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穩健。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發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實現合并營業收入1120.32億元,同比下降5.70%;歸屬于公司權益持有者的凈利潤95.78億元,同比增長23.19%。公司表示,中國境內業務歸屬于公司權益持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加人民幣20.81億元,主要原因為:公司把握燃料價格下行窗口,科學統籌煤炭長協與現貨采購,進一步降低燃料成本,火電板塊利潤同比增長;新能源規模有序擴增,光伏板塊利潤穩中有增。
IMAX CHINA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5780.2萬美元,同比增加31.66%;凈利潤2389.3萬美元,同比增加88.9%。IMAX CHINA表示,收入增加是由于內容解決方案收入增加1150萬美元、技術產品及服務收入增加210萬美元以及所有其他收入增加40萬美元所致。
恒生銀行等業績下滑
與此同時,恒生銀行、匯豐控股等銀行股上半年業績下滑明顯。恒生銀行上半年,扣除預期信貸損失前的營業總收入209.75億港元,同比增長3%;除稅前溢利80.97億港元,同比下跌28.39%;股東應占溢利68.80億港元,同比減少30.46%。
業績發布后,恒生銀行股價大跌,截至7月30日收盤,恒生銀行股價下跌7.40%,總市值跌至2142億港元。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政總裁施穎茵表示,2025年上半年市場的不確定性持續,貿易關稅、利率繼續高企以及商業房地產市場長期受壓,均對整體經濟造成影響。在充滿挑戰的時期,恒生銀行?如既往以支援中小企業及房地產客戶作為優先考慮。同時,恒生銀行采取審慎及主動的風險管理政策。因此,恒生銀行增加撥備,預期信貸損失達49億港元。由于房地產行業持續面對信貸壓力,不良貸款比率為6.69%。
無獨有偶,匯豐控股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也出現下降。匯豐控股上半年除稅前利潤為158億美元,同比下降57億美元。除稅后利潤為124億美元,同比下降30%。收入為341億美元,同比下降9%。
業績發布后,匯豐控股股價盤中也急劇下跌,截至收盤,匯豐控股跌3.82%,總市值跌至1.69萬億港元。
公司表示,業績下降主要是由于確認與聯營公司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的攤薄和減值虧損21億美元。此外,2024年上半年與出售加拿大銀行業務及阿根廷業務相關的36億美元增益凈額不復再現,亦產生不利影響。
這些行業業績預期向好
進入8月份后,港股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將進入密集披露期。
從目前彭博已覆蓋2025年中期盈利預期的恒生綜指成份股來看,中信證券預計,今年上半年港股整體營收增速較去年同期顯著抬升,增量由醫療保健、資訊科技、可選消費領銜,原材料、工業及地產建筑亦有望實現10%以上的同比增長。盈利方面,盡管整體趨緩,部分細分賽道仍呈加速或修復態勢——商貿零售、半導體、教育、多元金融及游戲等板塊上半年利潤增速預期繼續上行;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及醫藥板塊雖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但景氣度仍處高位。
中信證券表示,醫藥外部環境的向好以及醫藥真創新和真國際化時代迎來回報;消費電子行業整體復蘇與AI端側(AR眼鏡、機器人等)快速落地;半導體在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浪潮下業績存在向上彈性。這些板塊中報若能反映產業趨勢的實際落地,將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或將是下半年相對更有確定性的布局方向。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