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整治“內卷式”無序競爭,已成為下一階段工業穩增長的重點工作之一。
下半年面對更加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7月28日在北京召開,總結上半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
工信部明確,下半年突出“強筋壯骨”、價值創造、安全保障、行業治理,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包括擴大內需、加力推進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深化數字技術賦能應用、提升工業能效與綠色發展水平等。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是解決當前經濟發展矛盾的關鍵舉措。工信部強調,鞏固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綜合整治成效,加強光伏等重點行業治理,以標準提升倒逼落后產能退出。相關部門正著力建立健全反內卷的“長效機制”,反內卷的制度和法律監管體系也日趨完善。
(這是京杭大運河杭州段一出口汽車碼頭上等待出口的新能源汽車。圖片來源:新華社)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這一部署著重通過系統施策,針對在公平競爭過程中出現的違背市場規律、產業發展規律的不當做法進行集中治理,以便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建立健全反內卷長效機制
整治“內卷式”競爭,7月開始更加注重健全“長效機制”,且新能源汽車、光伏將是重點。
近段時間以來,政策層面正持續密集部署新能源汽車、光伏等行業的“反內卷”,鋼鐵、水泥、電池、塑料加工等多個行業協會也陸續發起號召反對“內卷式”無序競爭。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兩天后,工信部召開了光伏行業制造業企業座談會,強調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今年6月舉辦的2025上海光伏展上,參觀者在一個沙漠光伏組件展品前交流討論。圖片來源:新華社)
7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情況的匯報,明確三大舉措: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強化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并強調著力健全規范競爭的長效機制。
中央第四指導組聚焦“綜合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非理性競爭問題”專項工作,7月17日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開展下沉調研,并與北汽集團、比亞迪集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負責同志座談交流。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7月18日又聯合召開新能源汽車行業座談會,部署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工作。會議明確,健全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政策舉措,加強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汽車產業提質升級。
魏琪嘉表示,在厘清“內卷式”競爭本質特征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整治的關鍵是找到有效的路徑。路徑清晰了,政策才能“各就其位”、協同一致,才能產生“滴灌”作用。找準路徑的核心在于,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落到實處,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原則,調動多方積極性共同推動行業競爭秩序更加規范。
通過法治建設遏制低價傾銷
當前反內卷也有了更多制度性和法律安排,有助于建立健全反內卷的長效機制。
早在今年4月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完善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的具體措施。
6月27日,經歷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反不正當競爭法完成新一輪修訂,新法將于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此外,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研究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25年7月24日至8月23日。
這是價格法實施27年以來的首次修法。修正草案增設了多條與“反內卷”相關的款項內容,完善了關于低價傾銷、哄抬價格、價格串通、價格歧視等不正當價格行為的規定。新增數字經濟監管條款,彌補制度空白,對算法定價以及大數據殺熟等新型問題進行相應調整。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韓偉表示,修正草案完善了價格法中低價傾銷條款,有利于從法治層面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助力遏制“內卷式”競爭。針對低價無序競爭問題,修訂后的價格法將與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構成綜合法律監管體系,在整治“內卷式”競爭方面協同發力。
最新數據顯示,相關“內卷”行業價格出現積極變化。6月份汽柴油車整車制造、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5%和0.3%,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1.9個和0.4個百分點;光伏設備及電子元器件制造價格同比下降10.9%,降幅收窄1.2個百分點;鋰離子電池制造價格同比下降4.8%,降幅收窄0.2個百分點。
全力鞏固工業經濟基本盤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不斷壯大,行業治理得到加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2%、9.5%,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9.3%,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11.9%。截至6月底,5G基站達455萬個,在用算力標準機架達1043萬架。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增速總體加快,背后是“兩新”等擴內需政策加力擴圍,“搶出口”效應下出口表現出較強韌性,以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中高端產業快速增長,并帶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往后看,在各類“搶出口”效應消退后,下半年出口有可能轉入同比負增長,工業生產增速或將呈現一定回落趨勢,預計全年增速將在5.0%左右。
會議明確,下半年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全力鞏固工業經濟基本盤。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行動,充分發揮工業大省引領作用。制定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助力擴大消費行動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智能穿戴、無人機等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
工信部總工程師謝少鋒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也提到,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具體工作方案將在近期陸續發布。支持重點工業大省發揮“挑大梁”作用,包括落實支持政策、培育新增長點、促進產業轉型、提高運行質效、應對外部風險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夯實工業經濟穩定運行基礎。
工信部還將啟動促進工業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行動,完善人形機器人、物聯網、高端儀器儀表等產業發展政策。完善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政策措施,提升工業設計發展水平,大力發展工業文化,促進文化與產業深度融合。
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表示,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等新質生產力作用凸顯,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76.3%,成為支撐工業經濟增長的“產業底座”。展望下一步,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將根據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方向以及工業經濟穩增長面臨的突出問題,在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企業賬款拖欠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眾多企業,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頑疾。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6.69萬億元,同比增長7.8%。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9.8天,同比增加3.9天。近期,各地迅速建立清欠臺賬,明確責任主體與時間節點。
會議強調,加快加力推進清理拖欠企業賬款行動,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推動惠企紓困政策落地落細。
謝少鋒表示,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將圍繞中小企業最關心的政策、人才、資金、市場、創新、合規等方面,持續強化公益性服務,不斷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