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業硅和多晶硅期貨延續漲勢,多個合約觸及漲停。其中,工業硅期貨價格創下近三個半月來高點,重回9000元/噸關口。截至當日下午收盤,工業硅期貨主力合約上漲5.98%,報9655元/噸;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上漲8.99%,報49105元/噸。
與本月初相比,工業硅期貨主力合約漲幅超過24.3%,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漲幅更是超過53.3%。
談及“雙硅”期貨價格回升,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受政策預期及光伏行業“反內卷”情緒驅動。
“近期,‘反內卷’政策預期持續發酵。”金元期貨分析師王妤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此影響,多晶硅企業及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各個環節接連上調價格,從而帶動多晶硅及工業硅期貨價格不斷走高。7月18日,工信部表示“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具體工作方案將在近期陸續發布”,這一消息再度提振市場信心,工業硅及多晶硅期貨受到市場關注。
此外,焦煤、焦炭期貨價格上漲,也對工業硅和多晶硅期貨帶來利多支撐。
“煤價上漲或導致未來電力價格上漲,從而帶動煤炭使用比例較高或電力成本占比較高的期貨品種上漲。”廣發期貨分析師紀元菲表示,生產工業硅需要硅煤作為碳質還原劑,單噸需要約12500度電;生產多晶硅單噸則需要約50000度電。
談及工業硅期貨大漲,國信期貨分析師李祥英告訴記者,主要原因是工業硅行業集中度低,中小企業產能占比超過60%,工業硅冶煉所用的大爐型工藝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市場預期工業硅產能可能會因“反內卷”等相關政策去化。
近期,工業硅及多晶硅期貨走勢與其基本面的關聯度較低。不過,從現貨市場來看,下游有機硅企業出現挺價現象。上海鋼聯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華東地區有機硅DMC報12000元/噸,較上周上漲1000元/噸。
對此,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王彥青分析稱,下游有機硅挺價更多是由于大型企業因意外事故停產所致,這反而會削減對工業硅的需求。此外,多晶硅需求端并未出現實質性好轉,價格上漲可能會使其需求進一步萎縮。總的來看,工業硅短期需求趨弱。
王妤也持同樣觀點。在她看來,近日,有機硅企業挺價心態增強,主要是受山東地區某有機硅廠停產整改和成本端工業硅價格強勢拉漲的影響,并非需求出現增量,后市若有機硅供給縮減,將減少對工業硅的需求。
李祥英則認為,近期工業硅供需兩端都有一定增量。從供給端看,價格上漲帶動西南地區開爐量增加,西北地區開工率暫時無太大變化,周度產量小幅上行。從需求端看,近期光伏產業鏈產品價格大漲,尤其是多晶硅價格已上漲至一線企業完全成本線以上,多晶硅企業開工率略有提升。7月20日,東岳硅材合成三期B床發生火災事故,影響有機硅短期供給,之后有機硅中間體DMC價格漲超1000元/噸,企業生產利潤明顯修復,后期對工業硅的需求可能有所提升。
“不過,總體來看,工業硅供需情況并未有明顯變化,庫存基本穩定在69萬噸附近。”李祥英說。
展望后市,王彥青表示,工業硅方面需觀察下游的采購意愿,價格回暖必然會提升開工率,但若供給持續增加,又會對盤面形成壓制,后市交易更應關注價格回調的風險。
“當前,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庫存去化情況仍需觀察,行業供需錯配的現實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終端需求共同發力。”王妤表示,短期在政策驅動下,“雙硅”市場情緒仍然偏多,但長期來看,政策落實效果需時間驗證,若價格傳導不暢,當前的強勢行情或難持續。
李祥英表示,只有實際量化的去產能措施出臺,“雙硅”的供需形勢才會有所改變,在此之前走勢或以偏強震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