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行2025年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職業和新工種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讓勞動者有了更廣闊、更多元的職業發展路徑。
社保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截至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71億人、2.45億人、3億人,同比均穩中有增。上半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53萬億元、總支出3.89萬億元,6月底累計結余9.83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社保基金管理和委托投資工作不斷加強。持續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監管體系,強化日常監管,保持高壓態勢。截至6月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2.55萬億元。下一步,人社部將持續推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模。研究進一步規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信息報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就業大盤總體穩定 政策協同發力保民生
人社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與去年同期持平,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就業任務,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崔鵬程指出,有關部門聚焦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助力穩崗擴崗;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加大就業支持保障力度;聚焦勞動者能力提升,增強職業技能培訓針對性實效性;聚焦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提升就業公共服務水平。
具體政策效能顯著。國辦印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人社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失業保險降費率為企業減少用工成本超過900億元,向參保企業發放穩崗資金62億元,支持培訓等促就業支出113億元。金融助企力度加大,將小微企業最高授信額度提高至5000萬元,對個人最高授信額度1000萬元,同時一次性擴崗補助、國企一次性增人增資等政策延續實施。
同時,重點群體幫扶扎實推進。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表示,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離校就業季,人社部門正組織各地開展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對未就業畢業生、登記失業青年等進行全力幫扶,重點是做好“五個集中”:集中亮出服務清單、集中開展精準幫扶、集中推送崗位信息、集中組織培訓見習、集中開展困難幫扶。
人社部數據顯示,百日千萬招聘活動已開展招聘8900余場,提供崗位信息458.4萬個。同時,組織實施2025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中央財政支持招募3.44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
技能培訓與人力資源服務協同增效。人社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司長張文淼介紹,為破解制造業“招人難”“留人難”,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鼓勵試點城市在三個方面探索:打造招聘用工聯合體,提高用工保障水平;打造制造業人力資源專業服務機構,提高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水平;打造常設性制造業招聘專區,提高人力資源綜合服務水平。
持續推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模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71億人、2.45億人、3億人,同比均穩中有增。上半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53萬億元、總支出3.89萬億元,6月底累計結余9.83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重點改革任務穩妥推進。多部門印發《關于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的通知》,明確用3年時間,從擴容省份、新增企業、拓寬行業3個維度分步驟、漸進式穩妥有序推進試點擴圍工作。
人社部數據顯示,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范圍擴大,截至6月底,試點省份累計參保1234萬人。7月1日起,新增天津、河北、遼寧等10個試點省份,滴滴出行、順豐同城、滿幫省省、滴滴貨運等規模較大的試點平臺企業。
社保待遇保障有力。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調整工作扎實推進。人社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共為1479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為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費等768億元。
此外,基金管理與數字化服務強化。崔鵬程表示,組織開展社保基金管理鞏固提升行動,進一步加大對欺詐騙保行為的打擊力度。推動有關地方認真抓好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持續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監管體系,強化日常監管,保持高壓態勢。截至6月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2.55萬億元。
下一步,人社部將持續推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模。研究進一步規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信息報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新職業催生多元賽道 創業新政激活青年動能
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崔鵬程指出,人社部啟動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深入實施“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上半年評聘首席技師、特級技師1600余人。新職業發布工作取得新進展,發布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
新職業反映新質生產力與消費升級。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將新發布職業的特點概括為三個“新”。一是新技術驅動,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制作員、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二是新業態催化,如低空經濟領域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三是新消費孕育,如室內環境治理員、睡眠健康管理師、旅拍定制師。
王曉君表示,新職業和新工種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讓勞動者有了更廣闊、更多元的職業發展路徑。新職業發布后,人社部還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加強新職業培訓和評價工作,引導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對接、與社會發展同步。
在創業生態優化激發青年活力方面,陳勇嘉表示,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加力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者給予最高30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對小微企業給予最高400萬元的貸款;支持各地圍繞產業需求,打造創業孵化生態圈,統籌創業孵化載體建設與產業園區建設,向畢業生等青年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場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