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多只科技主題新發基金出現提前結束募集的情況,顯示出市場對成長型賽道的高度關注。
從ETF到主動管理型產品,AI、半導體、機器人等方向持續成為資金集中涌入的焦點。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現象背后是產業政策持續釋放利好、AI進展頻傳,以及投資者對中國經濟轉型中科技驅動邏輯的強烈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科技基金熱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貫穿年內的結構性趨勢延續。從估值修復、全球資金回流,到政策扶持與技術突破的交織作用,科技創新板塊在當前復雜宏觀環境下,持續成為基金公司和投資者共同看好的方向之一。
7月內多只科技主題新發基金提前結募
7月15日,中海基金發布公告稱,其旗下中海科技創新主題基金將提前結束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7月25日提前至7月16日。據悉,該基金為一只偏股混合型產品,重點聚焦科技創新主題,擬通過精選優質科技類上市公司構建投資組合。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進入7月以來,已有多只科技主題基金產品宣布提前結募,體現出市場資金對科技賽道的持續關注。近期提前結束募集的產品包括鵬華上證科創芯片ETF、萬家中證人工智能ETF和萬家國證港股通科技ETF等。
具體來看,鵬華上證科創芯片ETF自7月7日啟動募集,原定截止日為7月18日,后提前至7月11日結束;萬家中證人工智能ETF自6月26日啟動募集,原定認購截止為7月11日,后提前至7月7日;萬家國證港股通科技ETF自6月9日開始募集,原定認購期至9月8日,但亦提前至7月9日完成募集,展現出資金涌入力度之強。
事實上,今年以來,科技主題新發基金頻頻出現提前結募的現象,已逐漸演變為一種行業趨勢。在眾多科技方向中,科創板相關指數產品和人工智能主題ETF尤為受到資金青睞,提前結募的案例集中出現,反映出投資者對成長性賽道的積極布局意愿。
提前結募增多,科技基金為何火熱?
為何近期科技主題基金頻繁出現提前結募的現象?滬上一位基金評價人士指出,這一趨勢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資金募集規模迅速達到上限。多數基金在設立時會設定一個募集額度上限,以控制整體規模,從而提升后續的投資管理效率和風控能力。當認購熱情高漲、資金快速涌入時,基金往往會提前完成目標額度,進而啟動提前結募機制。
其次,科技股已經調整一段時間,新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不排除是為了能夠及時建倉,跟上科技股接下來的行情,幫助基金持有人分享科技股上漲的紅利。
最后,則是來自發行端的非市場性因素。一些突發情況——如投資策略調整、人員變動或底層資產發生變化等——可能打亂原定發行節奏,促使基金臨時改變募集安排。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相較于其他主題產品,科技類基金由于受益于政策扶持、產業趨勢明朗,疊加AI、芯片、機器人等細分領域的持續火熱,吸引了大量中長期資金配置意愿。因此,近期多只新發科技主題基金迅速完成募集,提前結募已成為一種“常態化現象”。對于基金管理人而言,這既體現了市場對科技賽道的認可,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當前投資者對于成長性資產的偏好正在升溫。
政策與成長共振,科技主題再獲加倉理由
在內部經濟邊際企穩,但外部不確定性仍高的背景下,科技創新相關風格或仍是當前環境下較為適合關注的板塊。
諾安基金分析稱,從估值層面上看,科創企業估值有所修復,未來仍有提升空間。考慮到AI產業發展仍在初期階段,未來還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后續如有明星應用落地,產業鏈業績得到兌現,高估值亦能被高業績增速消化,相對來說公司及行業的成長性可能更為重要。
從資金層面上看,全球資金再配置進行時,科創企業市場關注度提升。全球資金面臨再布局,我國股票市場憑借基本面韌性強、潛在政策空間大、AI產業前景廣、估值性價比高等優勢,有望逐步吸引海外資金回流。
西部利得基金也指出,隨著DeepSeek等AI技術的突破,中國科技產業正在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政策支持的持續加碼和資金的流入,有望進一步推動科技板塊的復蘇。科技產業變革日新月異,AI賦能正深刻重塑競爭格局。部分“AI”含量高的產品值得投資者關注。
2025年初至今,關于中國資產重估的敘事持續受到市場關注。圓信永豐基金認為,從人形機器人到各類先進制造的發展,從AI大模型到賦能萬物,中國科技產業在政策力度、市場認知、產業成果等領域均迎來利好,并有望為科技創新的長期投資價值提供有力支撐。
該機構進一步指出,科技創新長期受到國家戰略扶持,且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25年兩會“擴內需+興科創”雙輪驅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再次被重申,從新質生產力的深化布局,到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的突破,新一輪科創浪潮已經啟動。隨著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等前沿領域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當前正是錨定科技創新風口、搶占產業升級先機的戰略布局“黃金期”。
排版:劉珺宇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