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持續攀升,迎峰度夏電力保供進入關鍵階段。
國家氣候中心信息顯示,預計今年夏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此外,據國家能源局預測,今年夏季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將同比增長約1億千瓦,電力保供面臨嚴峻考驗。
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期采訪相關上市公司了解到,通過加強煤炭、天然氣穩產穩供,全國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較高水平,新能源風電、光伏電站也全力運轉為迎峰度夏提供強有力支撐。
能源企業全力備戰
煤炭是保障電力穩定供應的“壓艙石”。在山西大同市同忻煤礦,上百臺設備正開足馬力生產,全力備戰迎峰度夏。地面集控室內,工作人員按下中控按鈕,采煤機隨即徐徐啟動,滾滾烏金沿著煤壁傾瀉而下,從皮帶涌向地面。
“為應對‘迎峰度夏’,我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已全力穩生產保供應。”晉控煤業集團旗下同忻煤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保供高峰期,這里每天都有數十萬噸的煤炭發往全國各地。
作為我國重要的西煤東運通道,大秦鐵路自入夏以來,通過挖潛提效增加煤炭裝車水平、科學調度提升列車開行密度,平均每天有70多對重載列車穿梭往來,煤炭日運量超過110萬噸。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迎峰度夏以來,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持續保持在2億噸以上,可用天數超過30天。同時,煤炭中長期合同價格和現貨價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有效降低用能成本。從油氣儲量看,截至目前,全國地下儲氣庫累計注氣超過11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有保障。
“眼下,我們正全力投入迎峰度夏保障戰,為燃氣電廠提供堅實后盾,確保其穩定高效運行。”國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今年入夏以來,氣溫出現了兩個明顯特點:一是絕對溫度高;二是變化幅度大,這就對電力供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國新能源全力保障燃氣電廠用氣,本年度已為電廠調峰近百次,為燃氣機組頂峰保供,提升電力系統調節靈活性。
此外,記者從新天綠能了解到,在今年夏季天然氣保供方面,公司通過強化設備設施管理,重點加強對長輸管網、城燃管網等關鍵輸氣場站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的嚴密監控,加大線路巡檢力度,確保突發情況應對迅速有效。天然氣調控中心聯動上游氣源與下游用戶,精準掌握管網工況和用氣需求,依托智能生產系統和仿真模型強化預測調控,及時調整工藝參數,確保安全、高效、平穩供氣。
火電企業“火力”全開
火電企業作為電力供應的重要力量,紛紛“火力”全開,保障電力穩定供應。
華銀電力是湖南骨干發電企業,旗下13臺火電機組已全力以赴迎戰高溫。據悉,公司早在年初就啟動了迎峰度夏前期準備工作,公司所屬各發電企業增加對關鍵設備和重點區域的巡查,嚴格落實高溫天氣下重要輔機的測溫測振工作。同時,加大燃料采購力度,強化燃料調運,加強燃料庫存管理,煤炭可用天數保持30天以上。
面對高溫天氣,永泰能源旗下主力電廠鄭州裕中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裕中電廠”)日前迎來歷史性突破——單日發電量達到5591.84萬千瓦時,日負荷率高達86.29%,創建廠以來單日發電量歷史新高。
永泰能源所屬電廠主要分布于江蘇、河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是迎峰度夏保供的主力軍之一。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迎戰今夏用電高峰,旗下各電廠在春季完成機組全面檢修,排除隱患;裕中電廠、周口隆達等河南企業制定專項保障方案,強化組織、物資及應急演練;江蘇區域沙洲電力、華興電力則通過精細化巡檢、先進監測技術及充足燃料儲備,確保機組“頂得上,發得穩”。
豫能控股是河南最大的省屬能源企業之一,在迎峰度夏的關鍵時期,公司一方面著力提高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的裝機規模,另一方面也在推進煤電項目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日前,已收到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的批復,核準豫能臺前新建2臺100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總投資約85億元。該項目的建設可進一步夯實河南省的電力供應保障能力,科學合理優化煤電布局。
綠電發力“滿格”保供
面對持續高溫,在確保火電穩發滿發的同時,新能源風電、光伏電站也在全力運轉,將每一縷風、每一束光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
以山東為例,在高溫高負荷的挑戰下,山東電網新能源出力創下歷史新高。7月5日,山東電網新能源出力達到6661.5萬千瓦,占當時全網負荷的54.9%,占全網發電出力的63.1%。其中,光伏出力5589.8萬千瓦,占比83.9%。
為確保廣東、福建區域海上風電迎峰度夏,近期,三峽能源運維團隊嚴陣以待,通過設備巡視巡查工作以及輔控系統,對風機、海纜、升壓站等重點設施開展全覆蓋監控,并進行了隱患排查。
據了解,入夏以來,三峽能源結合新能源特點,印發《三峽能源關于做好2025年迎峰度夏能源電力保供工作的通知》,就能源電力保供總體要求、工作組織、32項重點工作任務、工作安排及要求等五大方面進行了部署。截至目前,公司在運項目356個,累計并網容量超4900萬千瓦,業務覆蓋全國30個省份,為全國能源電力保供提供了強力支撐。
在新能源發電方面,今年入夏以來,新天綠能多措并舉確保綠色電力可靠供應。公司持續優化設備運行管理策略,加強對風電機組、光伏電站的精細化維護力度,提升關鍵設備可靠性,盡最大努力實現“應發盡發”,同時密切配合電網調度需求,優化協同調控機制,為迎峰度夏貢獻綠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