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3%,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增長目標高出0.3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出口表現超預期,但內需的另一大動力——投資——表現欠佳。
在周二界面新聞舉辦的一場直播活動中,分析師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半年有望出臺一批新的增量政策,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財政加力、央行降息、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企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2%、16.8%、31.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2.8、0.9、1.7個百分點。和2024年全年相比,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提高了0.6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拉動下降了0.4個百分點,凈出口的拉動提高了0.2個百分點。
消費是上半年拉動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指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是推動消費增長的重要推手,家電、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家具等商品年內增速均在20%以上。此外,服務消費持續釋放潛力,上半年,服務增加值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4月初美國開啟關稅戰后,國內各類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措施及時出手,特別是“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在促消費、擴投資方面效果顯著,5月央行還實施了降息降準。這些措施有效提振內需,上半年消費增速明顯加快。
上半年出口也表現出抗沖擊的韌性。1-6月,以美元計,我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長5.9%,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降反升,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可以看到,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其中有1.7個百分點由凈出口拉動,凈出口拉動力比去年全年增大0.2個百分點,而過去十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平均拉動力為0.4個百分點。”王青說。
相比之下,投資表現不盡如人意。1-6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比去年全年增速放緩了0.4個百分點,比今年前5個月大幅放緩0.9個百分點。
兩位分析師認為,投資放緩是氣候因素、房地產市場下行、民間投資疲軟、企業效益下降以及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導向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王青指出,6月高溫多雨天氣對基建和房地產項目施工影較大,導致當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0.1%,在上年同期基數穩定的背景下出現歷史罕見的負值。
“對天氣方面的影響,國家統計局在公布6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的時候已經做過相應的解釋。另外,二季度以來宏觀經濟穩中偏強,基建投資穩增長需求下降,可能也是近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的一個原因。”王青說。
6月PPI同比下降3.6%,跌幅比前月擴大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夏季高溫雨水天氣增多,影響部分房地產、基建項目施工進度,疊加鋼材、水泥等供給相對充足,導致部分原材料價格季節性下行。
馬泓認為,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是最大的拖累。今年上半年,在傳統投資“三駕馬車”中,制造業投資增長7.5%,基建投資增長4.6%,均高于整體投資增速,房地產投資下跌11.2%,且跌幅較2024年底進一步擴大。
根據廣開的測算,上半年房地產投資的下行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約1個百分點,全年可能會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兩個百分點左右。
其次是民間投資疲軟。馬泓說,上半年民間投資同比下降0.6%,為過去一年半以來的最低增速;同期規模以上民營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超過70天,高于市場平均水平,且處于歷史偏高水平。民營經濟營商環境的缺陷以及部分地方政府拖欠民企賬款等問題疊加,導致民企整體銷售回款不暢,投資信心不足。
此外,投資增速下滑還和制造業企業利潤不佳有關。馬泓指出,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轉負、PPI跌幅擴大,表明工業企業經營壓力有所增大。工業部門整體實際利率水平偏高,部分行業存在落后產能出清不利等問題,影響了企業的投資信心。
進入下半年,兩位分析師表示,隨著特朗普關稅大棒再起,下半年出口或面臨下行風險,疊加當前房地產市場依然疲軟、居民消費意愿仍偏謹慎,有必要適時出臺一批新的增量政策擴大內需。
馬泓指出,消費增長可能面臨“政策懸崖”和季節性問題。今年由于擴內需政策前置發力,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可用余額在下半年可能面臨資源不足和后續乏力等問題。另外,從居民消費傾向來看,受房地產價格下跌及收入增長預期放緩的影響,當前居民消費意愿偏保守,且部分基礎商品消費需求被“以舊換新”等政策擠出或透支,政策刺激效應可能邊際遞減。
因此,他建議財政政策適當加碼。一方面,針對性增加“兩新”資金撥款額度,進一步采取減稅降費政策,刺激消費;另一方面,在物價水平偏低的情況下,適時下調政策利率,刺激消費與投資需求擴張。
王青表示,不排除下半年有上調目標財政赤字率的可能,由中央財政向地方增加轉移支付,專項用于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將促消費范圍從耐用消費品擴大到一般消費品和服務消費。
從貨幣政策來看,他們均認為應將加大“適度寬松”力度,適時降準降息,三季度末可能是合適的窗口期。今年以來,央行分別降息1次、降準1次。
王青指出,考慮到上半年經濟增長動能偏強,因此本月即將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很可能不會部署新的大規模增量政策。
“我們看到,二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例會公報里面已經把‘適時降準降息’拿掉了,改為‘靈活把握政策節奏和力度’。所以,可能要等到稍晚一些的三季度末左右,才可能出來新一批的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措施。”王青說。
他預測,下半年央行可能會下調政策利率0.3個百分點左右,具體降息時點可關注官方制造業PMI指數。“回顧這幾年央行的降息過程可以看到,一旦官方制造業PMI指數連續2到3個月處于50%以下的收縮區間,央行降息降準的概率就顯著上升。”
馬泓表示,鑒于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內部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季節性特征,三季度GDP增速可能會放緩至5%以內,這可能會促使央行最早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再度動用貨幣政策工具。
“我覺得從時間節點上來說,三季度末這個時間節點可能進行降準或者降息。年底如果外部沖擊更大的話,我覺得四季度也有可能進行再加碼。”馬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