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
李志強
2025-07-15 08:41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在全球醫藥創新版圖上,中國創新藥正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國醫藥大數據服務平臺醫藥魔方統計,今年1~5月,中國創新藥企對外授權交易總金額已達455億美元,超過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總額。尤其是三生制藥、石藥集團等創新藥企還接連創下巨額交易,成為中國創新藥“出?!边^程中的亮點。
眾所周知,創新藥產業準入門檻高、研發風險大,失敗率也高。在此背景下,國際醫藥巨頭憑借全球渠道網絡和市場資源優勢,尋求有潛力的創新藥管線,以此降低研發成本,同時豐富自身管線,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此時,中國創新藥的優勢便尤其明顯:一是人才儲備深厚;二是臨床試驗高效,能加速試驗進程并降低成本;三是成本控制優勢顯著。
當前中國創新藥企業正從“模仿創新”轉向“原始創新”,在此過程中,藥企選擇BD(商務拓展)交易,很重要的原因仍是解決融資問題。一方面,創新藥企將部分管線變現以緩解融資難問題,畢竟當前我國一二級市場創新藥融資仍在緩慢恢復中,提前變現部分管線可盡快回籠部分資金;另一方面,與海外藥企分工合作,借助其海外臨床資源和分銷網絡,可加快推動管線的獲批和商業化,實現“自我造血”。
不過,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近日公開表示,如果國產創新藥企過多把優質的研發管線授權出去,中長期可能會導致優質國產創新成果流失。因此,業內呼吁應多舉措優化創新藥企在國內的投融資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的重啟、地方產業并購基金的落地,以及港股市場流動性環境的改善,中國創新藥行業的一級市場退出機制得到優化,資本市場也逐漸回暖??梢灶A期,中國創新藥將在國際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