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底盤。圖蟲創意/供圖
“開工日子不好過,不開工日子更難過?!比A中地區一位鋰電材料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行業多數企業被低價競爭裹挾著前進,熬著、不折騰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從前幾年的“卷產能”到如今的“卷價格”,鋰電行業正在經歷大肆擴張后的陣痛期。當產能閑置、價格不振、利潤下行等副作用撲面而來時,“反內卷”已成為行業共識。
多數受訪人士認為,鋰電行業破局需內外共同發力。從短期來看,依靠市場調節、政府引導加速落后產能出清是當務之急;放長遠看,通過技術創新升格競爭維度,以硬實力破局才是王道。
行業陷“內卷”困局
鋰電產業鏈價格持續磨底,直逼成本線,業內企業普遍遭遇生存困境。
“價格太低了,接單越多可能意味著虧得越多;但若為了維持利潤率不接單,又將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現金流吃緊?!鼻笆鲣囯姴牧蠌S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公司開工率不足30%,只求能夠覆蓋日常運營的成本支出,能夠“活下去”就已經很好了。
“內卷”背景下,鋰電行業利潤大幅縮減。Wind數據顯示,鋰電池產業板塊104家上市公司中,去年有65家企業凈利潤出現下滑,超60家企業毛利率同比下降。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鋰電行業的“內卷”主要體現在低價競爭,而價格“內卷”的背后是前幾年行業產能激進擴張留下的后遺癥。
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鋰電行業成為熱門投資領域,業內企業及跨界玩家紛紛涌入,各地紛紛上馬產能。如今,前期投建的產能逐步釋放,而市場增速卻開始放緩,供需格局生變,“卷產能”逐步向“卷價格”過渡。
“前幾年新能源產能“大躍進”,與各地政府為拉動地方經濟,爭相擴大新能源項目招商引資力度有一定關系。”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最瘋狂的時候,部分地方政府對鋰電項目的補貼力度甚至超過項目投資額,導致企業擴產計劃往往大于實際市場需求。
“現在行業整體‘僧多肉少’,市場永遠不乏低價訂單,你不賣自然有別人賣。以價格打動下游客戶、撬動市場份額或許是最有效的方案。”前述鋰電材料廠人士表示。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看來,行業“內卷”侵蝕利潤,企業在沒有足夠利潤支撐的情況下,自然需要從內部挖掘潛力,甚至會以降低品質的方式來節約成本,這不僅會導致就業崗位減少,更會導致下游客戶逆向選擇,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破壞行業整體誠信度。
產能加速出清
面對鋰電行業現狀,多個行業協會在近期發布倡議,呼吁業內企業“反內卷”。
今年6月,中國電池工業協會與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電池產業鏈健康發展的倡議書》,倡議電池行業強化產業鏈協同,建立協調機制;聚焦質量提升,應將競爭重心從“價格比拼”轉向“質量和創新比拼”;堅守安全底線,共筑產業根基;強化自律監管,共護行業生態。
針對鋰電行業短期供需錯配的情況,加速供給側改革、推動產能出清被認為是最直接的方案。
去年11月,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曾就鋰電行業“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發出倡議,其中一條主要的倡議內容便是建立行業落后產能有序出清機制,優化優質產能布局。
“目前鋰電行業‘反內卷’的方式主要為有計劃地減產限價,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難與鋰電材料價格的大趨勢對抗。”盤和林表示,個人認為,消除“內卷”最終還需要通過部分產能退出的方式,比如對低效率的鋰電企業破產清算,或者并購重組,來達到供需平衡。
鑫欏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認為,已經建好的產能,階段性減產或可解燃眉之急,但一旦價格有所上行,減產的產能后續又能馬上“復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調節機制,有序引導低效落后產能徹底退出市場,同時放緩新建產能節奏,在行業洗牌中加速格局重構或許更為有效?!?/p>
積極的信號是,目前行業擴產普遍偏向謹慎,部分企業開始重新審視前期規劃產能的必要性,并對擴產計劃進行調整或終止。
今年4月,欣旺達決定終止“欣智旺智能硬件寧鄉綜合生產基地項目”及“珠海30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二者計劃總投資額分別為20億元、120億元。
金浦鈦業、中核鈦白、普利特等諸多跨界玩家也根據新能源行業市場環境變化,相繼叫停前期規劃的鋰電項目。其中普利特宣布終止的湖南瀏陽30GWh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與系統生產基地項目,此前披露總投資額約102億元。
據墨柯透露,目前地方產投平臺入局鋰電行業也越發慎重,在項目投資前都會進行全面的市場摸排和周密的投入產出測算,做到胸有成竹才會下場。
除依靠市場自主調節外,政府層面的引導也同樣重要?!跋M軌虺浞职l揮‘有形之手’調控作用,根據現有行業產能及企業自身情況,‘全國一盤棋’地統籌考慮,在鋰電項目審批階段就進行篩選和區分,避免盲目投資,從源頭上遏制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前述鋰電材料廠人士表示。
“不卷價格卷價值”成為共識
如果說產能出清是企業迫于市場壓力的被動選擇,那么技術創新則為企業提供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廣闊空間,推動行業競爭維度從“卷價格”轉向“卷價值”。
近一年多來,多位行業大咖就“反內卷”發聲,呼吁行業回歸初心。
2024年6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202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公司不做價格競爭,要做價值競爭。行業如果要比賽的話,就要比技術創新,比技術能帶來的長期價值,比安全性和可靠性。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在去年3月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鋰電行業應該回歸到最本質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去提高技術和質量水平。
在2025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也表示,技術創新才是解決行業“內卷”的法寶。
“技術迭代能夠從產品性價比方面對競品形成降維打擊。從目前市場反饋的情況來看,技術指標領先的產品議價能力更強,毛利水平往往更高?!蹦卤硎?。
當前,各大電池廠爭相通過技術、工藝或結構創新,打造明星單品,構建參與市場競爭的“護城河”。
寧德時代近年來持續推出神行、麒麟、驍遙等系列電池產品,受到市場廣泛認可。寧德時代預計,2025年神行和麒麟電池在公司LFP、NCM產品中的出貨占比將從去年的30%~40%提升至60%~70%。
億緯鋰能則押注大圓柱路線,46系大圓柱電池已于2023年量產裝車。截至2025年2月中旬,公司大圓柱電池已實現量產裝車超3.13萬臺,單車最長行駛里程達到18.5萬公里以上。
國軒高科在公司2025全球科技大會上一口氣發布六大新品,其中G垣準固態電池突破續航與安全難以兼顧的行業瓶頸,以300Wh/kg的能量密度,將純電轎車的續航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
材料環節的技術工藝也在持續推陳出新。正極材料方面,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產品受市場熱捧,富臨精工、龍蟠科技等企業頻獲電池廠大單,盈利能力持續改善;負極材料領域,具備快充性能的負極產品需求旺盛,拉動業內企業出貨量提升;電解液端,新型溶質鋰鹽雙氟磺酰亞胺鋰更契合未來高性能、寬溫度和高安全的鋰電池發展方向,正逐步引領行業新潮流。
“鋰電行業發展日新月異,通過新技術雖然能夠搶占先發優勢,但紅利一般維持不了多久,這就倒逼企業持續不斷地‘卷’研發?!睆埥鸹荼硎?,從頭部廠商的布局來看,半固態及固態電池方向是必爭之地,這將決定下一輪行業排位賽的座次。
當然,一切技術創新都需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開展,相關標準也在持續完善中。2025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已正式發布,并將于2026年7月實施,首次將動力電池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納入強制標準。
“高安全及高性能是鋰電池的一體兩面,離開安全談創新是沒有意義的。后續標準一旦執行,行業準入門檻將進一步提升,落后產能出清也將進一步加速?!鼻笆鲣囯姴牧蠌S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