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7月4日,證監會官網顯示,第二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正式上報,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國泰基金、匯添富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南方基金等11家公募遞交了注冊申請。
此前,證監會5月7日公布了《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標志著超30萬億元的公募基金行業迎來系統性改革。作為本輪改革的重要探索,首批26只產品已經于5月27日起陸續啟動募集,最新總募集規模超226億元。
第二批浮動費率基金上報
在首批2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大部分已經結募并成立之際,第二批產品馬不停蹄已經上報。
7月4日,證監會官網顯示,第二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正式上報,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國泰基金、匯添富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南方基金、東方紅資管、中歐基金、平安基金、建信基金、中銀基金等11家機構遞交了注冊申請。其中既有已經上報過首批產品的公司,如易方達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南方基金,也有新進參與者,如華泰柏瑞基金、國泰基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首批產品全部為全市場型基金,第二批浮動費率基金中出現了一些行業主題型產品,如華泰柏瑞制造業主題混合、景順長城高端裝備股票、東方紅醫療創新混合等。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個別產品的費率設計可能與首批產品有些不同,對超額收益的要求更高,費率收取更為嚴格。
華泰柏瑞基金表示,浮動費率產品作為《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重要實踐之一,實質是將持有人收益率提升到核心位置,把基金管理費率與投資者實際獲得的長期收益直接掛鉤。期望通過在產品收費模式上的創新和嘗試,與持有人建立更科學、更緊密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在力爭為持有人創造可持續收益的基礎上,與持有人進一步實現互利共贏。
國泰基金表示,與此前浮動費率產品相比,本次收費模式更加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錨定作用”,將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深度綁定。對于基金公司而言,浮動管理費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收費定式,要求基金公司將投研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創造更優異的業績來獲取更高回報。對于投資者來說,浮動管理費模式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理念,不再單純追求短期收益,而是更加關注基金的長期業績穩定性與投資策略的可持續性。
首批產品已募集超226億元
在此之前,首批2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于5月27日開啟募集,并于近期陸續結募。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首批2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中已有24只產品完成募集并成立,合計募資226.82億元,此外還有華商基金、信達澳亞基金旗下2只產品正在募集中。
具體來看,24只已結募產品的單只平均募集規模約9.45億元。其中,東方紅核心價值、易方達成長進取、交銀瑞安3只產品募集規模超15億元,4只產品的募集規模在10億元至15億元之間,14只產品的募集規模在5億元至10億元之間。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6月底,單只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約4.4億元。業內人士指出,從平均募集規模看,首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募集情況整體良好,顯著優于年內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整體水平。首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產品設計充分體現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有助于推動行業從“重規模”向“重投資者回報”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的發行過程中,公募基金曾一度掀起一波自購潮。
多家基金公司“真金白銀”進行自購,在更早之前的5月、6月,伴隨新型浮動費率基金的發行,5月27日起,東方紅資管、交銀施羅德基金、博時基金、中歐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宏利基金、天弘基金、大成基金等先后宣布自購旗下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彰顯了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擔當。
未來或進入常態化發行
《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特別提及建立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對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根據其持有期間產品業績表現確定具體的適用管理費率水平,如持有期間產品實際業績表現符合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基準檔費率;明顯低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低檔費率;顯著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升檔費率。
與傳統的浮動費率基金和基金規模、持有時長或基金業績的簡單掛鉤不同,這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首次將費率細化至“單客戶、單份額”維度,即按照每個投資者、每筆基金份額的持有時間、持有期間的年化收益率分檔收取,真正實現了“千人千面”的差異化收費。
證監會表示,未來將對新設立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大力推行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模式,在未來一年內,引導管理規模居前的行業頭部機構發行此類基金數量不低于其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發行數量的60%;試行一年后,及時開展評估,并予以優化完善,逐步全面推開。
這意味著浮動費率基金將會不斷擴容,成為公募基金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趨勢,持續扭轉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商業模式,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型。
有基金管理人表示,首批產品社會及市場效果良好,公司看好新模式浮動費率產品發展前景,擬推出更多浮動費率產品契合行業高質量發展趨勢和公司戰略規劃,所以也積極跟進。
“浮動費率產品是公募基金改革的重要實踐,未來還有更多產品申報,甚至有可能進入常態化發行。所以,我們是以長期視角來做這個產品,不依靠幫忙資金,不看重首發規模,希望可以通過提高投資者持有體驗的方式慢慢做大規模。”有基金公司渠道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