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門在山東日照海濱騎行。
汪圣杰攝
侯塞因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街道三河村騎行。
韓??超攝
麗娜在浙江杭州騎行。
劉欣蔚攝
騎行愛好者在四川雅安市滎經縣五憲鎮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的綠道騎行。?
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外國游客身著漢服在江西廬山西寧街體驗民俗文化。?
韓俊烜攝(影像中國)
山東日照市東港區的陽光海岸綠道生態如畫。
陳少帥攝(影像中國)
5月4日,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浙江杭州巡展。
龍巍攝(影像中國)
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推進,中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美麗鄉村宜居宜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讓騎行蔚然成風,吸引眾多外國友人加入其中。
美國旅行博主沿日照海濱騎行追風逐浪,巴基斯坦留學生踩著單車暢游成都鄉村,哥倫比亞旅行社經營者騎著共享單車推介中國游……越來越多外國友人在騎行中欣賞中國的錦繡山河,感知新時代中國的獨特魅力。
美國旅行博主雷諾門——
海濱打卡,感受運動風尚
記者 李 蕊
夏日的山東日照海濱,海天遼闊,清風送爽,正是騎行的絕佳時節。換好騎行服,戴上頭盔、手套與護目鏡,調好自行車擋位,美國旅行博主雷諾門再次來到日照市東港區的海濱騎行綠道打卡。
“騎行時,既能提速感受追逐海風、與海鷗競速的暢快,也能放慢速度,細細品味沿途景致。遇見有趣的場景、心儀的景點,或是想與同行者聊幾句,隨時都能停下。我最愛的還是沿途特色餐館的美食,每次品嘗都讓人回味很久。”雷諾門說,他的足跡已遍布50多個國家,中國最讓他流連忘返,“在中國騎行讓我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沿途還收獲了不少驚喜。”
19年前,雷諾門因工作來到中國,他曾一人一車欣賞過黃河沿岸的壯美風光,到過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城市,感受過“千年絲路”的歷史人文。為了更好地感受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雷諾門還自學了中文,只用一年多的時間就能順暢地用中文交流。“天高、海闊、沙細、坡緩……”雷諾門仍然記得2008年第一次在日照騎行的感覺,濱海騎行綠道成了他騎行最多的路線,“在這里騎行,身體和心理都很舒適,呼吸這么純凈的空氣,減壓效果也是杠杠的!”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推進,越來越多人加入了綠道騎行的隊伍。騎行途中遇到老朋友,雷諾門會大聲打個招呼,見到新成員,他就喊一嗓子:“加油!來吧!”“這些年在中國騎行的過程中,我看到公園里和綠道上鍛煉的人越來越多,真切感受到健康中國建設帶來的變化。這種全民健身的氛圍特別好,讓健康不再是個人的事,而是成為大家的共同追求,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雷諾門說。
“我被這里的山海風光與人文風情吸引,就想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人。”抱著這樣的想法,雷諾門開始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在中國騎行的精彩時刻。鏡頭里,他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偶爾還夾雜著點山東口音,一邊演示當地菜肴制作過程,一邊分享傳統文化、風土人情,講解中美飲食文化的異同。憑借跨界融合的獨特視角,雷諾門推介中國的系列短視頻在社交媒體收獲超百萬粉絲,多條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
雷諾門計劃繼續以騎行的方式深度探索中國,通過直播向國外網友推介中國各地極具代表性的農產品、精致手工藝品和地道美食,讓粉絲領略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隨著中國過境免簽政策不斷放寬優化,很多外國粉絲在我的賬號下留言,咨詢騎行線路和相關政策。我總會告訴他們,想要感受中國的魅力,騎行是絕佳方式。在騎行中,不但要飽覽山水風光,還要用心感受、用情熱愛。”他說。
巴基斯坦留學生侯塞因——
騎行綠道,暢享鄉村之美
記者 游 儀
夏日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光影,陣陣微風拂動草木輕輕搖曳。踩著山地車,巴基斯坦留學生侯塞因沿著鄉間小道一路向前,沿途的草地河流、田野花海讓人目不暇接。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街道三河村,侯塞因將車停在田埂上,一邊遠眺農田美景,一邊擰開水瓶一飲而盡。
“風景美,環境好,在這兒感覺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侯塞因掏出手機,按下快門,把照片發布到社交媒體上。他來中國兩年了,目前在成都大學就讀,主修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他發布的照片不僅聚焦風景,還會捕捉途中的市井生活。“有時是意外邂逅當地市集的驚喜,有時是迷路時發現新路的趣事,我把這些分享出去,吸引了不少粉絲。”侯塞因說。
“有一回,我們在郊區騎行時偶遇了幾位住在附近村子的老人,他們特別熱情地邀請我們到村里參加中秋節慶祝活動。”侯塞因回憶說,盡管因為語言不通,全程只能靠手勢交流,但村民們的熱情讓他記憶猶新。大家在一起賞月、分享月餅,這種體驗是乘車匆匆路過時無法獲得的,激發了他騎行探索更多周邊地區的興趣。
近年來,隨著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推進,成都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坑洼的土路變成了平整的柏油路,狹窄的小道拓寬為標準的騎行綠道,沿途還增設了各種指示牌,讓在鄉村騎行既便捷又安心。當地還推進文旅農商體展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非遺文博、藝術演藝等鄉村特色文旅新業態。
三河村中,成片的柚子樹綠意盎然。拐過一道彎,侯塞因驚奇地發現,一座近千平方米的足球場藏在林間。隨著一聲哨響,奔跑、傳球、射門,球員們開始激烈比拼。早在2013年,村里的足球愛好者就自發組織了“壩壩足球賽”,并通過足球運動帶動農產品銷售。
“柚子是傳統產業,足球是新發展起來的項目,農業與體育相結合,我們‘踢’出了一條振興路。”三河村黨支部書記譚杰介紹,賽事舉辦以來,年均吸引成都周邊區縣球隊及觀賽群眾10萬人次。借著足球比賽東風,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輕松銷售柚子。
望著眼前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奮力拼搏的足球少年,侯塞因被村民們充滿干勁的精氣神吸引,也驚嘆于中國鄉村產業升級讓村子煥然一新。“鄉村發展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侯塞因說,他喜歡中國鄉村的風土人情,鄉村全面振興一定能讓更多人受益。
“我會繼續分享在中國的騎行故事,吸引更多人加入騎行的隊伍。”侯塞因說。
哥倫比亞旅行社經營者麗娜——
掃碼騎車,體驗科技脈動
記者 竇瀚洋
“這是我在中國最酷的體驗——在美景中飛馳,在婺劇表演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一切都讓我難以忘懷。”麗娜興奮地說。今年3月,她參加了在浙江麗水縉云縣舉辦的“騎紀中國”活動。
麗娜今年38歲,在哥倫比亞經營著一家旅行社,上大學時就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7年前,她第一次到北京旅行,熱情的中國人民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人非常友善,會主動向你提供幫助。”麗娜后來還去過哈爾濱、敦煌、杭州、西安等15個城市,她發現很多中國城市都有共享單車,不僅方便當地人生活,也方便外國人旅行。漸漸地,她愛上了掃碼騎車,在騎行中感受城市魅力。
“我最喜歡杭州,這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有現代化的城市魅力。”2024年,麗娜在杭州創辦了一家融合旅游和電子商務的公司。她說:“杭州的電子商務非常發達,推出了許多針對外國人創業的利好政策。我希望將哥倫比亞的特色文化產品帶到中國,向哥倫比亞人介紹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為兩國友好交流搭建橋梁。”周末空閑時,麗娜會繞杭州西湖騎行,記錄下美麗的風光,有時還會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騎行爬山,“杭州市內的幾座山我都騎行過,道路平整,綠樹環繞,體驗非常好。”
近幾年,麗娜將在中國騎行的片段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了很多哥倫比亞人關注,他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表示“想親自到中國看一看”。為了向更多哥倫比亞人推廣“中國游”,麗娜專門制作了精美的旅游海報,還結合在中國發現的“新創意”,在海報上附上了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就能了解更多內容。此外,她還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哥倫比亞游客介紹“中國游”。
在吸引外國游客領略中國獨特風情的同時,麗娜也在點滴日常中,真切觸摸到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在杭州宇樹科技公司,機器人躍動的舞步讓人耳目一新;在西湖景區,智能導覽設備用12種語言講述斷橋傳說,人工智能換衣亭讓游客瞬間“穿越”回宋代……麗娜意識到,中國的科技創新不再局限于實驗室,而是化作觸手可及的旅游體驗。
麗娜表示,她的事業能在杭州蓬勃發展,離不開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支持。從簽證便利化到跨境支付系統的普及,外國游客來中國旅游的門檻越來越低。更讓她感動的是,杭州市為小微企業提供的創業扶持政策,從稅收優惠到專業的跨境電商交流,讓她這個“洋創客”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今年夏天,麗娜將帶領來自哥倫比亞的旅游團來中國游玩,目前已接到十幾名哥倫比亞游客的預訂。“我會帶他們去杭州乘坐西湖游船、參觀高科技公司,還會在錢塘江邊騎行、觀看燈光秀,相信這會是一次很棒的體驗!”麗娜表示,未來要帶更多的哥倫比亞游客到中國看一看。
(高峰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