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3.1億人,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約4500萬人,養老護理需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養老照護服務特別是人才供給還存在較大缺口。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僅有248萬余人次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進一步擴大養老護理人才供給,一方面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迫切需要,養老護理人才數量偏少、流動性大、缺乏標準化培訓、服務質量差異大等短板亟待補齊。另一方面也是有效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重大機遇,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已達約7萬億元,據測算,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30萬億元左右,養老護理等生活服務消費增長空間巨大。
為更好匹配養老需求,有必要推動養老護理人才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在加快擴大人才隊伍規模的同時,持續推動從業人員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近年來,我國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強養老護理人才培養,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圍繞養老等保障重點民生服務促進就業;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針對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印發意見,促進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優化結構、提升素質、壯大規模;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印發通知,部署加強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建設……各部門從人才培養、技能評價、就業保障等方面協同發力,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
著眼提高養老護理人員技能素質和薪酬待遇,各地也積極行動起來:上海打造“虹口養老照護師”勞務品牌,帶動一線護理員月收入超9000元;廣東在198所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在校生超過16萬人;北京應屆畢業生進入當地養老服務機構專職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可享受最高6萬元的一次性入職獎勵……隨著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養老護理人才發展天地會更廣,職業獲得感將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