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日在參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突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這個重要著力點,近期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抓緊發布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組管理辦法,穩步推出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務實舉措。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認為,這一系列即將出臺的改革舉措,既回應了資本市場如何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訴求,又前瞻性地布局了資本市場的改革路徑,是對“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的落實,能夠在強化市場信心的同時,實現資本市場本身功能的拓展,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在市場運行上體現“穩”
風平浪靜好行船。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是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金融監管部門通過降準等措施加大中長期流動性供給、全力支持中央匯金公司發揮好類“平準基金”作用、拓寬中長期資金入市渠道等方式,給市場帶來真金白銀的支持,向投資者注入實實在在的信心。
這是自去年9月24日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形成的聚合力穩定資本市場的默契,中央匯金公司在前增持指數基金+央行在后提供流動性支持,這一搭配模式在過往多次被驗證是應對資本市場短期超調最有力的有效模式之一。
未來這一模式將會持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在必要時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吳清表示,全力支持中央匯金公司發揮好類“平準基金”作用,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健全支持資本市場貨幣政策工具長效機制,更好發揮市場各參與方的穩市功能。
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工具在此次迎來了優化,包括將兩項工具總額度8000億元合并使用,參與互換便利機構的范圍由首批20家券商基金擴大到40家的備選機構池等。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為,這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具有逆周期調節屬性,給市場起到了兜底的作用,政策的優化有利于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提高資金的獲取能力,也提高了這兩項結構性貨幣工具的便利性和靈活性,有助于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強化市場功能上體現“進”
在全球技術競爭加劇與中國經濟結構升級的背景下,突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這個重要著力點,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關鍵。
當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與科技創新正在雙向賦能,自新“國九條”發布以來,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證監會相繼出臺“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以及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意見等舉措,健全資本市場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體系。
未來,改革舉措將進一步完善優化。吳清指出,近期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擇機會發布,在市場層次、審核機制、投資者保護等方面進一步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同時盡快推動典型案例落地。
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建議,出臺新質生產力企業認定標準,加快構建科學評估與風控體系,健全差異化上市條件,優化發行上市審核流程,吸引優質科技企業上市,構建適配科技企業生命周期的監管框架,全面推行“兩強兩嚴”的監管新模式,加快完善注冊制配套監管機制,形成穩固的“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體系。
在并購重組方面,證監會將抓緊發布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相關監管指引,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
實際上,自去年9月以來,在“并購六條”的政策引導下,并購重組市場被激活。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7日,A股市場今年以來的重大資產重組案例數量為476起,較去年同期呈現顯著增長,聚焦經濟主戰場和科技前沿領域的并購占比大幅上升,新興產業領域的并購重組則加速了技術創新與資本融合。
田軒表示,在并購重組政策環境持續優化下,2025年上市公司、投行、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等市場參與者參與并購活動積極性將進一步提升,并購重組市場將持續活躍。
對外開放不停步
對于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吳清提出了四方面舉措,包括持續擴大機構開放、進一步豐富產品供給、不斷深化市場開放、加強雙多邊跨境監管合作等。
受益于長期以來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政策,不少外資機構今年以來紛紛上調中國股票評級,密集調研A股上市公司,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資產。外資通過QFII、滬深股通等形式持有A股流通市值穩定在3萬億元左右。
趙錫軍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通過“內部穩定”和“對外開放”兩方面發力,為境內外的投資者提供了穩定、可預期投資場所,隨著更多的對外開放舉措落地,資本市場將吸引更多外資機構的目光,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良好生態將加速形成。
一位外資機構負責人指出,希望能進一步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完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豐富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供給,加快外資機構在華展業的審核速度,加強資本市場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塑造更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