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主要跨國車企近期陸續公布今年一季度財報,從營收及利潤表現看,大部分均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從在華表現看,僅個別企業銷量有所上升,大部分企業表現不佳,拖累全球整體表現。
利潤普遍下滑
德國大眾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為776億歐元,同比增長2.8%;但是營業利潤卻同比下滑37%至29億歐元。從銷量看,一季度大眾汽車全球銷量為213.36萬輛,同比增長1.4%,在大部分市場實現了增長,但在中國市場出現了下滑。
梅賽德斯-奔馳第一季度實現營收332.24億歐元,同比下滑7%;息稅前利潤(EBIT)為22.89億歐元同比下滑41%;凈利潤為17.31億歐元,同比也下滑43%;利潤率降至7.3%,低于去年的9%。
銷量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奔馳全球銷量為52.92萬輛,同比下降7%。這已是該品牌連續多個季度銷量下滑。其中電動汽車銷量大幅下滑10%至4.55萬輛。分區域看,奔馳在歐洲、中國等市場均有明顯下滑,僅在美國市場增長1%。
福特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406.59億美元,同比減少4.95%;凈利潤同比下降64.54%至4.73億美元。據美聯社報道,上述數據好于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預計的營業收入380.2億美元。高管們表示,成本和質量的改善幫助福特超出了預期。
美國關稅政策導致消費者紛紛提前搶購汽車提振了福特的營收。福特是少數幾家在此次購買狂潮中推出激勵措施以搶占市場份額的汽車制造商。但與此同時,根據公告,福特汽車預計關稅政策今年將給公司造成15億美元的利潤損失,由于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福特汽車暫停2025年業績指引,而公司最初預測2025年稅前利潤在70億至85億美元之間。
通用汽車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盡管營收達到440億美元,同比增長2.3%,超出市場預期的430億美元,但凈利潤仍下滑6.6%,降至28億美元。
同樣出于對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的擔憂,通用汽車也撤回了此前112億至125億美元的年度盈利預期,并暫停股票回購計劃。
中國市場表現拖累
過去幾年,中國市場是跨國車企利潤的重要貢獻來源。從已公布2025年一季度表現的企業情況來看,大部分在華銷售量都出現下滑,盡管在全球銷售中的占比仍然較高。
一季度大眾在華銷量為64.41萬輛,同比下滑7.1%,占全球總銷量的30%。雖然大眾汽車在西歐、中歐、北美、中東、非洲等市場均實現了銷量增長,但仍然無法完全抵消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帶來的影響。
寶馬在中國市場已呈現出連續下跌的局面。寶馬集團此前公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寶馬中國區2024年銷量為71.52萬輛,同比下滑13.4%,為寶馬銷量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在BBA中的跌幅最大。
今年一季度寶馬全球交付量為58.61萬輛,同比下降1.4%。其中,10.95萬輛為純電動汽車,增幅達32.4%。分地區看,公司在中國市場交付量同比下降17%,而在歐洲和美國同比分別增長6%和4%。
日本豐田汽車是一季度在華銷售取得增長的少數跨國車企。2025年一季度,豐田累計銷售汽車251.58萬輛,同比增長4.8%,其中中國市場銷售38.74萬輛,同比增長3.6%。
在華本土化戰略走向縱深
為了扭轉在華銷量頹勢,跨國車企紛紛加快了轉型和本土化的力度。
大眾汽車計劃推出更多電動化車型。在剛剛閉幕的上海車展上,上汽大眾帶來了增程SUV車型ID。ERA,這將成為大眾旗下首款增程SUV車型。此外,一汽大眾緊湊型純電轎車ID。AURA、大眾安徽全尺寸純電SUV車型ID。EVO也在上海車展亮相。到2027年,大眾汽車將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20款新能源汽車。
盡管銷量不斷下滑,寶馬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也在繼續增加。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中國作為其核心市場的重要性始終未變。一方面,中國市場是寶馬最大的單一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也是寶馬集團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先鋒市場。寶馬始終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根據計劃,寶馬將在中國市場發動強大的產品攻勢。寶馬集團負責客戶、品牌及銷售業務的董事高樂透露,2025年將有超過10款BMW新車和多款MINI以及BMW摩托車新品在中國市場推出。2026年和2027年,寶馬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包括新世代車型在內的20余款新車。
在中國市場,通用汽車通過不斷推出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新車型和新技術,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同時,通用汽車還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領域,在中國市場加快布局。
豐田汽車認為,要在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本土化戰略必須從適應中國轉向由中國定義。豐田在研發體系和研發權轉移、全產業鏈的本土化升級、資源重新整合、車型更新節奏等方面都做出部署,繼續深耕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