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C點名全球7個堵塞咽喉要道。
日前,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發起了一項針對全球海運咽喉要道的調查。
具體而言,FMC在發布的《聯邦公報》(下稱“公報”)中稱,將要對全球海上七個交通要道進行調查,同時,如果發現集裝箱船的注冊國在航運地點造成交通堵塞,可能會考慮阻止該船進入美國港口。
這些咽喉要道包括北海通道、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和英吉利海峽。
一些歐洲海運業人士認為,FMC對全球海運咽喉要道的調查是“浪費時間”。
荷蘭航運咨詢公司Dynaliners顧問韋德(Darron Wadey)表示,他對FMC重點關注的咽喉要道清單感到有些困惑的同時,對被遺漏的咽喉要道更加困惑,譬如曼德海峽、霍爾木茲灣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等。
“可以說,所有這些要道對美國外貿的重要性都超過了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北海通道,”他表示,FMC清單中的北海通道航線與美國對外貿易的相關性為零,即使完全開發,影響也微乎其微。
長期在美西進行美線航運業務的資深人士羅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多年前美國還有自己船公司的時候,FMC還相對中立一些,但在美國船公司先后被外國企業收購后,疊加疫情期間船公司瘋狂漲價,美國的出口商意見很大,從那開始,FMC的使命就逐漸成為專門用來打擊船公司的工具,但具體到此次列出的7個咽喉要道,調查較為模糊,概念也很寬泛。
FMC點名7個堵塞咽喉要道
FMC對全球海運咽喉要道的調查是以行業咨詢的形式啟動的,FMC邀請了美國的商業航運業用戶就與全球七個咽喉要道有關的問題作出回應。
最終,FMC認為這七個咽喉要道對美國安全構成了威脅,并對貿易構成了障礙。
FMC在公報中表示,在審查開始后,公眾有機會通過60天的評論期參與其中,在5月13日之前提出意見。FMC特別希望外國政府、集裝箱航運公司、船東、散裝貨物運營商和雜貨運營商對公報中宣布這一行動的通知中列出的六個具體問題作出答復。
這六個問題分別涉及:海上咽喉要塞受到限制的原因、性質和影響(包括財政和環境影響);外國政府的法律、法規、慣例、行動或不行動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限制;在多大程度上制約因素是由懸掛外國國旗的船主或運營商的做法、行動或不作為造成的;在 2025年剩余時間內,任何持續過境限制的原因、性質和影響;在短期和長期內,FMC可采取哪些最佳措施來緩解過境限制及其影響以及在采取措施緩解上述過境限制方面有哪些障礙。
FMC還在公報中總結了每個咽喉要道的重要性和潛在威脅。以英吉利海峽為例,FMC稱,英吉利海峽寬21英里,航道狹窄,交通繁忙,特別是在多佛爾和加萊等繁忙港口附近,交通擁堵,通行機會有限,發生碰撞的風險很高。FMC稱,該地區嚴格的環境法規、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安全風險等持續存在的問題,都會進一步造成延誤和中斷等。
FMC是否有權執行調查結果
韋德認為,FMC的調查應被視為 “一種安慰”,美國政府正在調查圍繞海運咽喉要道的潛在漏洞,“這表明本屆美國政府將航運視為貿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國家陸地基礎設施一樣”。
針對此次調查行動,FMC解釋稱其法定任務是“監測和評估影響美國對外貿易的條件,并在外國或船只的政策或行動造成‘不利于對外貿易的條件’時制定法規。”
韋德表示,盡管如此,“咽喉點 ”的選擇還是令人好奇,譬如,“整個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貿易都不包括英吉利海峽和直布羅陀海峽,此外,美國內部的大部分貿易也不在這些咽喉要塞的覆蓋范圍之內。”
因此,貿易伙伴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調查目的何在?
不過,“即使調查發現了造成了不利的貿易條件,任何行動也不在FMC的行動范圍之內。”他解釋道,另一種選擇是由FMC采取某種形式的監管行動或其他政府行動來打擊所謂違約轄區或其航運業。
一位匿名業內人士則表示,有關于海上堵塞點的問題應該向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美國政府沒有改變其他國家和地區法規的管轄權。
全球托運人論壇(GSF)則表示,托運人將受到這些堵塞點的最大影響,而FMC在早期要求提供信息時卻忽略了他們。
GSF主任胡克姆(James Hookham)表示:“FMC的調查正在邀請其他政府和航運利益集團提供證據。我注意到貨運利益集團(托運人和貨代公司)缺席,但他們卻最終要承擔延誤、改道和中斷的成本。”
羅杰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他個人認為,此次調查中,雖然FMC沒有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執法權,但是FMC可以管到美國,即如果其認定某集裝箱船在其他區域做了FMC認為的影響美方的事情,FMC希望阻止其進入美國,“其最終的思維邏輯,就是用美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作為最大的籌碼,來測試其他國家和各行各業”。